让比喻这一古老的修辞焕发新的教学生命力
——试论比喻之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
湖州五中 盛美勤
内容摘要:本文作者试站在新的教学背景下,用新的视角对“比喻功能”进行再认识,论述了比喻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如何开展比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比喻教学 学生创新思维
比喻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就是打比方,使事物和事理说得更形象具体。诗的“六义说”中,将“比”列为其一,可见比喻是文学创作重要的表达手段。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比喻犹如一枚枚美丽的贝壳异彩纷呈。无疑,在语文教学过程 中,培养学生对比喻的鉴赏与运用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审美情趣和对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比喻教学的效用不仅于此,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积极的效应。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教学者往往也只注重了“比喻”单一的语言教学功能,而忽视了“比喻”对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让“比喻”这一古老的修辞焕发新的教学生命力,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笔者试结合教学心得,就这一话题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创新思维培养角度”对比喻功能的再认识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力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不可想象。”如今,人类知识的积累与信息的骤增已经到了空前的时代,倘若语文教学不能很好的与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语文教学本身将失去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足见,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大使命之一。
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借助联想,运用直觉解放灵感的思考过程,是一种非逻辑化的思维。从思维特性看,独创性和发散性是其本质特点;从思维结果看,创造性思维的结论是全新的、超常的、出人意料的,而不是常识性的见解。而“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从创作过程来看,是一个借助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最终释放灵感的过程,“发散性”充斥于整个过程中,创作者往往会漫游在想象的空间,在思绪纷飞中采撷比喻之花。从评价的角度来看,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无尽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历代诗文中喻愁的诗句很多,而李后主的“一江春水”、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比喻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是因为它们是原创性或是开拓性的。综上所述,发散性是比喻创作的必经过程,独创性是比喻创作的最高追求,就这两方面而言,与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属性是一一契合的。因而,引导学生从思维的独创性角度去鉴赏一些精彩的比喻,激发比喻创作的热情,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在“比喻的教学过程 ”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比喻这一修辞的教学中,不能局限在比喻的结构、类型等常识的讲解和辨析,而应该侧重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打破定势思维的束缚,使这一教学过程 成为创造性的心智活动,让学生的个性与灵性得到充分的表现。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师法名家,领略其独创之美,开展“我最欣赏的一句比喻”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学生立足课内,带着赏析和评价的眼光再读课文,捕捉到了一些精彩比喻的灵光,如有学生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三拳的描写,从“设喻的目的、角度、效果”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深入挖掘了比喻的独特内涵;有的学生延伸至课外,引领大家进入了意趣盎然的比喻世界,思接千载,获得无尽的乐趣。这次活动之后,许多学生意犹未尽,提议分“自然、人物、艺术、哲思”等专题去收集精彩的比喻,这项活动开展了一个阶段后,学生收获很大,既丰富了语言仓库,又活跃了思维,并激起了他们尝试的欲望。
在作文教学中,又该如何有机地穿插比喻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呢?(1)创设情境,引导遐想 文学创作只有想前人所未想,才能发前人所未发,这也正是符合“人类文明史上一切创新源于大胆的幻想”的普遍规律。教师正是学生大胆幻想的激励者、引导者。在作文教学中,只有重情境的创设,才能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心驰神往,浮想连翩,创造出新奇的比喻,把自己在联想中产生的意念及情感倾向巧妙地传达出来。教师可采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渲染情境,如在一次片段写作中,设计如下导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谓之四季更替。寒来暑往的花开叶落、鸟语虫鸣定会引起你无尽的遐想,让你有所感悟。试着用比喻来形容你观察和感受到的四季。”也可借助媒体来创设情境,如可借助音乐,音乐最能陶冶人的身心,提供自由的想象空间,让人产生美妙的遐思,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在对乐曲的描述中往往会有上佳的比喻出现。如湖北一学生在他的作文中描述凯丽金演奏的萨克斯《回家》:“它轻柔——如同母亲的手轻抚着我;它缥缈——如同母亲飘动的长发;它曲折——如同父亲爬满沧桑的额头;它悠长——如同父母永不流逝的爱。”运用比喻将音乐的主题和给人的美感结合的相得益彰,如此描述,虽无音乐在耳,也能让人感到余音绕梁。
(2)急骤设喻,迅速发散 所谓的“急骤设喻法”,就是在规定的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老师提供的对象设计多个比喻。这种方法,重在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横向发散思维是一种同时性的横断性思维,它是截取历史的某一横断面,研究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发展状况,在左邻右舍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比较中,找出该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发展异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急骤设喻”的训练中,鼓励学生大胆的横向发散,在“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思索中,获得源头活水。最后在“发散”基础上,要重视“收缩”,即经过筛选、语言的润色,确定最有特色、最富表现力的比喻。如让学生用多个喻体来形容“母爱”,学生设计的比喻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母爱如甘冽的泉水滋润我们的心田;母爱犹如悠扬的乐曲抚慰我们浮躁的心情;母爱如一壶清茶,平淡却芳香宜人,品之令人回味无穷……对“收缩”结果中那些一反传统、独辟蹊径,但又合情合理的比喻,应大力倡导。因为“求异”,才是设喻最重要的新巧之道,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核心。
让比喻这一古老的修辞焕发新的教学生命力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让比喻这一古老的修辞焕发新的教学生命力相关的教案:
- 修辞教学的现状及改进2015-01-10
-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2014-12-01
-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2013-09-12
- 新理念阅读要强化学生这一“我”2013-06-07
- 上一篇:巧妙切入,积极探索,走进心灵
- 下一篇:语文课堂还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