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找规律》教学课后反思

时间:2015-01-28 09:04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苏霍姆林斯墓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极深带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适应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找规律》这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前,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促进课堂教育效果显著提高,下面结合这节课教学片断谈一些认识。
  一、课前巧妙引导,设疑激思
  在教学例①前,我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做计算题时,是用计算器快,还是计算快,学生们毫不犹豫的说是用计算器快,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进行一个比赛,你们用计算器算,我不用看谁最先写出得数,出示例①中1111×1111=
  师:直接写答案1234321
  生:用计算器
  生按完了,还没写答案,老师已写出答案。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算这么快吗?怎样计算的吗?从而引导课题。这样导入听课既顺水推舟,又留给学生思维空间,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势。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在巧妙导入后,更应放手让学生主动、积极去寻求计算快的方法。事实证明,同学们兴趣盎然。
  学生很快通过观察发现这样计算题的计算规律。
  生1:乘号前后因数数位相同,每位上数都是1
  生2:得数特点是几位数相乘,积中间的数是几
  如是三位数111×111相乘,积中间写3。
  生3:积的数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123……321。
  生4:积位数比两个因数数位和少1位。
  ……
  学生思路维激活了讨论非常热烈,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教学在我"故弄玄虚"的导入和同学们的主动探索中水到渠成。
  三、验证规律,实现创新,大胆质疑
  让学生用自己发现规律试做几题。
  当学生在做到111111111×1……1=123……9……321
  学生中有同学质疑如果10个1和10个1相乘结果还是以上规律吗?让学生自己解答。
  生:符合中间数为10即可。
  生:不行中间有进位,积与前面并式规律不一样。
  师:到底谁对,我们来验证一下,计算出结果看一看。
  生1:计算器只能计算到9位,用计算机。
  生2:可以错位相加每次乘得结果。
  这样使教学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效果。在又一次故弄玄虚中,使学生发现计算规律。
  综上所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两次"故弄玄虚"让学生总不断碰撞又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他们不但获得了所学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索发现知识的方法,发挥自主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这样课堂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找规律》教学课后反思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