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控课堂“混乱局面”
作为刚刚步入教师这一新岗位的我来说,反思的地方用彻头彻尾四个字来形容也许也不为过。的确,让我反思的地方实在太多。大的方面如对整个高一语文大纲的把握,或具体落实到对某个单元某篇课文方法的把握,孰重孰轻,之前一无所知如今却也必须了如指掌,反复反思;小的方面如教师自身的问题反馈,这有几方面,一者看你是否有足够文学素养,对学生感兴趣的文学常识如数家珍,二则看你能否掌控整个课堂,再有便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技能要求了,如你的板书、你的口头表达能力、你的体态神情等等,如果以上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反思是绝对要的,且还需下些苦功夫恶补。的确,给我们这些刚分配的新教师巨大的压力,然而,今天我不想就如此多的问题作一一反思,也实因能力不够,就想对教师在调控课堂氛围上结合案例作一些小总结。
也许年龄的想念相仿,使我们能更好接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同时也带来了弊端,学生容易将与新老师相处的情绪带入课堂,如果这时教师调控能力不够而任其发展,整个课堂就会显得过于“热闹”,就好比脱缰野马拽都拽不回,也势必影响教学进度、教学效率。例如一次在上沈从文《边城》时,当提到翠翠当时怀春年龄只有13岁这个问题时,全班都炸开锅了,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情绪有些激动,个别调皮学生也借机捣蛋,场面一度有些混乱。由于平日与他们在对待新思想新事物的看法上也比较贴近,因此当提出这一问题时学生显得有些肆无忌惮,没有思想负担。当时自己在面对这一场面时仅仅只是强行压制话题的继续便继续上课而已。事后想想,其实除了在那里控制课堂纪律以外,更好的办法应是借题发挥,利用他们当时的高涨情绪,巧妙地将话题引到“如何看待中学生早恋问题”这一当前较为敏感问题的讨论上,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真正体现语文这一人文学科的实效性。
因此,对于目前有些“混乱”的课堂气氛,除了新教师树立适当的威信外,或许更应该利用学生的这股热情,克服学生不爱说的习惯,巧妙引导,使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也许年龄的想念相仿,使我们能更好接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同时也带来了弊端,学生容易将与新老师相处的情绪带入课堂,如果这时教师调控能力不够而任其发展,整个课堂就会显得过于“热闹”,就好比脱缰野马拽都拽不回,也势必影响教学进度、教学效率。例如一次在上沈从文《边城》时,当提到翠翠当时怀春年龄只有13岁这个问题时,全班都炸开锅了,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情绪有些激动,个别调皮学生也借机捣蛋,场面一度有些混乱。由于平日与他们在对待新思想新事物的看法上也比较贴近,因此当提出这一问题时学生显得有些肆无忌惮,没有思想负担。当时自己在面对这一场面时仅仅只是强行压制话题的继续便继续上课而已。事后想想,其实除了在那里控制课堂纪律以外,更好的办法应是借题发挥,利用他们当时的高涨情绪,巧妙地将话题引到“如何看待中学生早恋问题”这一当前较为敏感问题的讨论上,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真正体现语文这一人文学科的实效性。
因此,对于目前有些“混乱”的课堂气氛,除了新教师树立适当的威信外,或许更应该利用学生的这股热情,克服学生不爱说的习惯,巧妙引导,使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如何调控课堂“混乱局面”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如何调控课堂“混乱局面”相关的教案:
- 让学生带着“?”进课堂2015-06-19
- 《画杨桃》课堂简评2015-06-17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2015-06-09
- 《记一辆纺车》教学反思——提高课堂2015-06-06
-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2015-06-05
-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2015-06-05
- 带着理念进课堂,伴随反思出课堂2015-06-05
- 让快速阅读尽快走进语文课堂2015-06-04
-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2015-06-04
-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技巧2015-06-04
- 《松鼠和松果》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2015-05-31
- 《胖乎乎的小手》课堂教学评析2015-05-28
- 语文课堂设问的技巧2015-05-28
- 关于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反思2015-05-28
- 小课堂 大社会《诚实的孩子》听课实2015-05-28
-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感受与反思2015-05-26
- 聆听课堂,追寻语文教学的真谛2015-05-20
- 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2015-05-20
- 紧扣“趣”字,激活课堂 ——《我是2015-05-20
- 《友爱》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2015-05-20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2015-05-02
- 课堂因提问而精彩 ---《家》教学2015-04-27
- 从《雷雨》教学看课堂活力的生成2015-04-25
-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2015-04-20
- 上一篇:《落叶》教学反思
- 下一篇: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