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性的反思
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特点是教师讲授、板书,学生“听”、“读”、“记”,学生围绕教师的教案、讲义转,一个教师直面一个班的学生,一样的教学内容、一样的教学方法、一样的教学进度、一样的考试评价,教师的授课是无法照顾到不同接受能力学生的不同需要的,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都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容易引导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去思考,压抑个人创见和个性,是难以开发个人潜力、张扬学生个性的。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实际上演变成为主体地位。开放式教学是以“以学生为中心”的,由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全面开放以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其角色定位为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协助者、促进者、开发者。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其职责是“启发”与“指导”。实践中,要求教师使用多种手段,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课堂上精讲重点、疏导难点、把握热点、解释疑点,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讲授学习方法、诱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路、开发学生潜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课程特性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并依据方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学生教学活动中是主体,是中心,学生的地位已由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主动建构知识者。学生必须“学会求知”,自主确立学习目标、自主确定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把握学习过程、自主进行学习评价
和学生主体性的反思相关的教案: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2015-04-29
-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2015-04-29
-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04-28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8
-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评定的几点思考2015-04-28
-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2015-04-27
- 猜想、操作、反思―――“互相垂直”2015-04-27
- 案例《让“意外”发言的学生把话说完2015-04-27
-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4-25
-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圆的周长2015-04-25
-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孩子--《圆形2015-04-25
- 200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5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015-04-25
- 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2015-04-24
-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反思2015-04-24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2015-04-23
-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体会与反思2015-04-23
- 《加和减》案例与反思2015-04-22
- 《年月日》教学反思2015-04-22
- 《实际测量》的教后反思2015-04-22
- 《年月日》案例与反思2015-04-22
- 上一篇:课后反思的作用2
- 下一篇:教学手段灵活性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