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案2
《枣核》
【教学重点】
1.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认识这种感情是人类的一种崇高情感。2.借助于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由《我的中国心》导入 。
教师:上一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的,会唱的同学一起来试试啊(全班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学生回答后强调)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熟悉课文,认字识词。
1.教师:请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2.教师:正音(学生回答)
三、理清课文线索、结构。
1.教师: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学生再默读课文后回答]
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板书:带枣核、托在掌心、种枣树] 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
四、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
1.教师: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2.教师: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齐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
明确: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等词语就集中表达了这种思乡之情。[板书: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枣树]
3.教师:除了这些词、句外,课文前几段中还有没有表达这种思乡之情的词语?
殷切(第三段) 劈头(第七段)
(引导学生体会)
4.教师小结:通过老人这番朴实的话语,通过作者这些朴实的描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在想家了。真是:朴实的话语,浓浓的乡情。[板书:抒发殷殷思乡之情]
五、分析思乡的表达方式。
1.教师: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
(调动学生去体验老人的感情)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2.教师: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他还急切地想做什么?
(学生齐读8——10段后讨论)
3.教师:(学生回答后归纳)这位老人亲手栽了垂杨柳、种了睡莲、堆叠了假山,还想再种下枣树。[板书:栽杨柳、种睡莲、堆假山、种枣树]
4.教师:我不知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老人把垂柳栽在什么地方?睡莲池修在什么位置?北海是怎样堆叠起来的?
明确:垂柳——花园的台阶两旁
睡莲池——草坪中央
北海——挑选、买下、拉回、堆砌
5.教师小结: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老人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明确: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板书:寄托切切思乡之意]
六.总结
1.教师: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
明确:(学生齐读末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学生勾画、批注)
2.教师: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而且,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
第二课时
一. 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 分析课题:
教师: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明确: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三.揣摩下列语句,口答括号中的问题。
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如改为“他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如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如“劈头”换成“突然”,句意有什么变化?)
4.“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如删去加点部分,句意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并释疑:
教师:课文讲到这儿,看看通过刚才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培养读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对其中的精彩句段体味、赏析)
和《枣核》教案2相关的教案:
- 《错过》教案52015-03-25
- 《夜雨寄北》教案12015-03-25
-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2015-03-24
-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15-03-24
- 《信客》教案42015-03-24
-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42015-03-24
- 《春望》教案2015-03-23
- 八年级语文教学评估课《保修》教案2015-03-23
- 《梵高传》教案22015-03-23
- 《孙权劝学》教案82015-03-23
- 语文版《生命之舟》教案42015-03-23
- 语文版《苏珊·安东尼》教案22015-03-23
- 《游山西村》教案2015-03-22
- 《木兰诗》教案62015-03-22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2015-03-22
-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42015-03-22
- 《专题“汉字”》教案2015-03-22
- 《三峡》教案22015-03-21
- 《荔枝图序》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设计2015-03-21
- 《三峡》教案2015-03-21
- 《木兰诗》教案52015-03-21
-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22015-03-21
- 说勤 教案2015-03-21
-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720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