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二册《雨铃铛》教学评析
观摩了张蔚老师执教的《雨铃铛》一课,我有几点很深的感受。概括地说,老师在本堂课中突出体现了两方面的“努力”。
一、努力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本堂课中,初次接触课文,教师不急于提出阅读要求,而是和学生共同回顾了已掌握的三种识字方法,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识字中,教师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识字方法独立识字。教师则适时点拨、引导,运用形象直观及游戏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在学生所熟识的语言环境中巩固本课生字。例如“珠”字的教学,教师设计了六个由“珠”组成的词语,让学生在阅读中识记;“洒”字,在学生认读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赶快找一找它在课文中哪一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理句;学文后,教师再次别具匠心地将本课生字编成一首新的有关小雨的儿歌,使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本课生字的巩固。整个识字过程力求实用结合,发展并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
另外,教师在本课中比较好地创造性地理解并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整堂课,比较恰当的融入了音乐与美术的因素。从导入 学习引用的艺术课学到的歌曲《小雨沙沙》、理解感悟课文中的音乐渲染,到随学生发言而即兴呈现的美丽画面,都不难看出教师关注了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更可喜的是教师敢于大胆突破教材,舍弃了教材中“你觉得雨声像什么?”的问题设计,而换成了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有思考价值的“读了儿歌,你了解到什么或是想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回答了从书中了解的内容“春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有的谈了自己的感受“读了儿歌,我仿佛看到了雨滴落到了嫩叶上,被叶子喝掉了。”还有的学生则把自己想到的也谈了出来“读了这首儿歌,让我想到了《春夜喜雨》这首诗。”于是便有声有色地背了起来。继而老师又引导学生思考“春雨还在招呼谁,做什么?”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续编儿歌。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二、努力发挥即时评价在课堂生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课堂中,教师除了在朗读指导中给学生“雨铃铛”的奖励,再并没有过多外在的小红花、五角星的刺激或千篇一律的“棒棒棒,你真棒!”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细致具体的即时评价。例如在“珠”学习中,一学生说“这个字,还是‘宝莲珠’的‘珠’。”教师马上评价:“你能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真了不起!”在教师这样的激发引导下,另一学生又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说:“我还知道‘招’也是‘招商银行’的‘招’。”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起来。“‘招’字还可以用换偏旁的办法记住它。把‘斩昭’的‘昭’的日子旁换成提手旁就是这个字。”教师接着不失时机地在黑板上写出了“昭”这个与本课无关的新字,继而评价“从人名也能认字,真棒!谢谢你,又帮我们多认识了一个新字。”
这样的即时评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更突出体现了评价的学科性、针对性和导向性,也更具可持续性。在发言学生得到肯定鼓励的同时,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因为他们获得的不仅是榜样的目标,更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产生新的思维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因素。个体生命的潜力尽在于此,师生情感的共鸣尽在于此,课堂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尽在于此!
一、努力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本堂课中,初次接触课文,教师不急于提出阅读要求,而是和学生共同回顾了已掌握的三种识字方法,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识字中,教师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识字方法独立识字。教师则适时点拨、引导,运用形象直观及游戏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在学生所熟识的语言环境中巩固本课生字。例如“珠”字的教学,教师设计了六个由“珠”组成的词语,让学生在阅读中识记;“洒”字,在学生认读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赶快找一找它在课文中哪一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理句;学文后,教师再次别具匠心地将本课生字编成一首新的有关小雨的儿歌,使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本课生字的巩固。整个识字过程力求实用结合,发展并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
另外,教师在本课中比较好地创造性地理解并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整堂课,比较恰当的融入了音乐与美术的因素。从导入 学习引用的艺术课学到的歌曲《小雨沙沙》、理解感悟课文中的音乐渲染,到随学生发言而即兴呈现的美丽画面,都不难看出教师关注了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更可喜的是教师敢于大胆突破教材,舍弃了教材中“你觉得雨声像什么?”的问题设计,而换成了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有思考价值的“读了儿歌,你了解到什么或是想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回答了从书中了解的内容“春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有的谈了自己的感受“读了儿歌,我仿佛看到了雨滴落到了嫩叶上,被叶子喝掉了。”还有的学生则把自己想到的也谈了出来“读了这首儿歌,让我想到了《春夜喜雨》这首诗。”于是便有声有色地背了起来。继而老师又引导学生思考“春雨还在招呼谁,做什么?”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续编儿歌。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二、努力发挥即时评价在课堂生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课堂中,教师除了在朗读指导中给学生“雨铃铛”的奖励,再并没有过多外在的小红花、五角星的刺激或千篇一律的“棒棒棒,你真棒!”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细致具体的即时评价。例如在“珠”学习中,一学生说“这个字,还是‘宝莲珠’的‘珠’。”教师马上评价:“你能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真了不起!”在教师这样的激发引导下,另一学生又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说:“我还知道‘招’也是‘招商银行’的‘招’。”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起来。“‘招’字还可以用换偏旁的办法记住它。把‘斩昭’的‘昭’的日子旁换成提手旁就是这个字。”教师接着不失时机地在黑板上写出了“昭”这个与本课无关的新字,继而评价“从人名也能认字,真棒!谢谢你,又帮我们多认识了一个新字。”
这样的即时评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更突出体现了评价的学科性、针对性和导向性,也更具可持续性。在发言学生得到肯定鼓励的同时,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因为他们获得的不仅是榜样的目标,更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产生新的思维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因素。个体生命的潜力尽在于此,师生情感的共鸣尽在于此,课堂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尽在于此!
语文第二册《雨铃铛》教学评析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语文第二册《雨铃铛》教学评析相关的教案:
- 苏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教案——司马光2015-05-22
- 在美丽的小路上享受──《美丽的小路2015-05-21
- 《识字8》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二册)2015-05-19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识字52015-05-12
- 人教版第二册《识字2》教学设计2015-05-11
-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二册教案识字62015-05-11
- 人教版第二册《村居》教学设计2015-05-08
- 小学语文第二册《地球爷爷的手》教案2015-05-05
- 人教版第二册《识字2》教案2015-05-02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3 邓小平爷2015-04-30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及评析2015-04-28
- 苏教版一年级第二册识字5教案2015-04-28
- 苏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识字12015-04-27
- 小学语文第二册《火车的故事》教案2015-04-25
- 《雨铃铛》教案设计2015-04-24
- 《小闹钟》教学设计之三(北师大版小2015-04-23
-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春到梅花山》教案2015-04-22
- 苏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教案——乌鸦喝2015-04-20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2 春雨的2015-04-14
-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1》教学设计2015-04-14
- 《雨铃铛》听课有感2015-04-14
- 《雨铃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4-14
- 《秋姑娘的信》教学实录片断与评析2015-04-13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语文园地二2015-04-12
- 上一篇:池塘边的叫声
- 下一篇:青岛市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小学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