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兵》教学设计4
语文版八年级教案
第三课 铁骑兵
杨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作者设置的一个个悬念,并理解其对故事情节推动的作用。
2、让学生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在重重困难面前所展示的风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难点: 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教学过程 及步骤
一、课前预习指导:
1、 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完成《金牌导练》的“目标达成”1—3题。
2、 阅读《金牌导练》的“相关积累”,收集整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如著名战役、英雄人物)。
二、导入 新课:
1、同学们,“抗战八年”这个词你听过吗?有谁来谈谈“抗战八年”是怎么一回事?你
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是什么样子呢?
2、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向我们讲述的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英雄而神奇的队伍——
铁骑兵的故事。
3、 作者是谁?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三、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2、写了什么人?
3、写了什么事?(请学生讲述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四、合作探究活动一,体会构思特色。
1、 交流阅读感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因什么而担心?因什么而放心?
2、 分小组讨论:
⑴这篇散文的构思有什么特点?(悬念迭起)
⑵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有感情朗读后进行归纳,形成板书。
离开大队 ①天气恶劣 环境险恶 单独行动
②秋季扫荡 形势危急
③夜渡黄河 爬上山头
⑶解开了这些悬念吗?(毫发未损 粉碎扫荡)
⑷设置这些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凸现人物精神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散文结构显得精巧,而人寻味,令读者兴趣盎然。)
3、交流,师生评议。(阅读《金牌导练》的“课文导航”)
4、联系课外阅读,请学生例举悬念迭起的文章,体会悬念设置的妙处。
五、合作探究活动二,领会主旨。
1、分小组讨论:
⑴本文的标题为什么是“铁骑兵”呢? “铁”是什么意思?
⑵你从班长的哪些表现感受到“铁骑兵精神”?
⑶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打乱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 “扫荡”?(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⑷从铁骑兵身上我们探究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师生评议。(阅读《金牌导练》的“课文导航”)
3、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们要发扬铁骑兵精神。请学生自由谈论从铁骑兵身上获得的人生启示。
六、布置作业 :
完成《金牌导练》的“拓展延伸”题。
《铁骑兵》教学设计4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铁骑兵》教学设计4相关的教案: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015-03-25
-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2015-03-25
-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52015-03-25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112015-03-25
-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42015-03-25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2015-03-24
- 《组歌》教学设计2015-03-24
-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72015-03-23
-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42015-03-22
-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112015-03-21
-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52015-03-21
- 《蜡烛》教学设计2015-03-21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2015-03-21
-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12015-03-21
- 北师大版《狱中书简(节选)》教学设2015-03-21
-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142015-03-20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2015-03-19
-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102015-03-19
-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2015-03-19
- 《观刈麦》教学设计42015-03-18
-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42015-03-17
-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42015-03-16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说明2015-03-15
-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132015-03-15
- 上一篇:《祖逖北伐》简案
- 下一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