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二)
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
对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至于问题3,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
对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至于问题3,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二)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二)相关的教案:
- 浅谈数学作业的批改2015-02-03
- 《作业批改》教学反思2015-01-26
- 我对作业批改的体会2015-01-10
- 减负增效——谈课堂作业的当堂完成与2014-12-24
- 数学作业的减负(一)2014-12-23
- 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三)2014-12-23
- 精心设计习题,激发作业兴趣2014-12-22
- 作业反馈作用的反思2014-12-12
- 对作业布置的教学反思2014-12-09
- 精心批改作业,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2014-11-26
- 数学作业批改法摭谈2014-10-20
- 第六至九周教学反思-- 关于批改学2014-07-15
- 新课标下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2014-06-27
- 给数学作业写批语2014-06-24
- 数学作业眉批很重要2014-06-14
- 求新 求活 求近 —精心设计习题,2014-03-14
- 关于数学作业的反思(一)2014-01-20
- 关于数学作业的反思(二)2014-01-20
- 关于数学作业的反思(三)2013-12-30
- 怎样确立数学作业价值观2013-10-05
- 对于孩子不爱写作业的认识2013-08-26
- 作业做完了并不等于完成任务2013-04-21
- 新课程下作业观念的转变2013-03-04
- 作业——师生交流的一扇窗2013-01-24
- 上一篇: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三)
- 下一篇:谈对《概率与统计》一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