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小珊迪》一课
《小珊迪》是四年级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是阅读综合能力训练的一个范例。韩老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进行教学,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尝试
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是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探究的反应。发展有益于探究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为学生提供契机,学生通过探究性思考,达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
本课教学“以小珊迪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为探究点,又以“找出文中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在这一探究活动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为深入理解课文找到一条通畅的道路。
二、现了整体入手的原则
开课伊始,教师导入后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篇,然后再深入课文细致研读。
在讲述“买火柴”这一环节时,教师提问:“小珊迪先后几次请求先生买他的火柴?买火柴的态度和说的话有什么变化?”类似这样的统领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出现,从而渗透给孩子学文要从篇入手,整体把握,重点问题要从段落入手,避免学生把文章肢解,随意抻出一句话,一个词来谈体会,破坏文章的整体感。
三、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怡情。
在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书声,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朗朗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不仅能感受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现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小珊迪》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线索,通过动情的朗读,把语言转换成鲜明的形象。所以教师在学生 体会“男孩的外貌”“四次卖火柴”“临死前的牵挂”等几部分时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练习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使可怜、善良、诚实、守信的小山地、小珊迪的形象深入人心。
四、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表达
文中小珊迪的形象深深的印在学生的头脑中,得益于作者生动细致的表达,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渗透给学生写人的文章要想使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应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有所领悟。
总之,这节课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引路作用。
一、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尝试
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是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探究的反应。发展有益于探究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为学生提供契机,学生通过探究性思考,达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
本课教学“以小珊迪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为探究点,又以“找出文中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在这一探究活动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为深入理解课文找到一条通畅的道路。
二、现了整体入手的原则
开课伊始,教师导入后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篇,然后再深入课文细致研读。
在讲述“买火柴”这一环节时,教师提问:“小珊迪先后几次请求先生买他的火柴?买火柴的态度和说的话有什么变化?”类似这样的统领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出现,从而渗透给孩子学文要从篇入手,整体把握,重点问题要从段落入手,避免学生把文章肢解,随意抻出一句话,一个词来谈体会,破坏文章的整体感。
三、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怡情。
在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书声,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朗朗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不仅能感受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现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小珊迪》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线索,通过动情的朗读,把语言转换成鲜明的形象。所以教师在学生 体会“男孩的外貌”“四次卖火柴”“临死前的牵挂”等几部分时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练习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使可怜、善良、诚实、守信的小山地、小珊迪的形象深入人心。
四、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表达
文中小珊迪的形象深深的印在学生的头脑中,得益于作者生动细致的表达,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渗透给学生写人的文章要想使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应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有所领悟。
总之,这节课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引路作用。
和评《小珊迪》一课相关的教案:
-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小珊迪》教2015-07-14
- 《丑小鸭》一课教学反思2015-06-15
- 《落花生》一课教学反思2015-06-12
- 《捞铁牛》一课教学反思2015-06-08
-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2015-06-06
- 《小珊迪》教学反思(二)2015-05-21
-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反思2015-05-19
- 《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2015-05-11
- 《猫》一课教学反思2015-05-11
- 《夸父追日》一课教学反思2015-05-07
- 《煮书》一课教学反思2015-05-03
- 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2015-04-30
- 《老王》一课教学反思2015-04-29
- 《咏鹅》一课教学反思2015-04-23
- 《燕子》一课的教学案例2015-04-13
-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课后反思2015-03-07
- 从体验出发 让个性张扬——《一片树2015-01-28
- 听《自己去吧》一课后反思2015-01-26
- 《父亲与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2015-01-26
- 听《纸奶奶的生日》一课有感2015-01-19
- 教学《颐和园》一课有感2014-12-24
- 在情境中体验,在诵读中感悟--听《2014-12-22
- 在朗读中受到英雄崇高品质的感染--《2014-12-15
- 《山行》一课教学反思2014-12-12
- 上一篇:一次有意义的词语训练
- 下一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课堂积累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