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初中古诗文中的互文举隅

时间:2014-12-16 09:34来源:乐学点击:字体:[ ]

 

      互文是古诗文中屡见不鲜的句子,也叫“互文见义”。在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但由于对这种修辞格中学教材未作较为系统的介绍,有些教参、教辅读物也没注意,因而同学中经常发生对互文误注、误译的现象。如果师生们正确地掌握了它,就有助于提高自己阅读和欣赏文言诗文的能力。因为那类句子按普通文句是讲不通意思的,是作为古诗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有必要举例谈谈。

那么,什么是互文呢?互文是“古人之文,有参互以见义者”,“互言、互辞、互体,相对为文”,是“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省下了下文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可见,互文属古文修辞方法之一,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之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综观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的几十处,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按语言形式来划分,互文可分为短语(含成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及多句互文四种形式,其中短语互文、偶句互文比较常见。

  (一)、短语互文 就是一个短语中前后两部分的词语构成互文,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例如:

    1、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2、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

     例1“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例2“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二)、单句互文 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所谓单句互文者,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是也。例如:

     3、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4、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例3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

     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讲不通意思。例4由“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两部分组成,前者省“汉”和“关”,后者省“秦”和“明月”,可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

    (三)、偶句互文 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例如:

     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例5这两句互文,不能说成“在东西呼叫,在南北骚扰”。应作:在东西南北叫扰乱,在南北东西骚扰呼叫来理解。这里的“叫嚣”和“隳突”,“东西”和“南北”是互相渗透,相互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例6是“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的浓缩形式。例7应理解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

    (四)、多句互文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例如:

   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可理解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表现出木兰征战前的紧张忙碌。

 

     下边就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本古诗文中的互文修辞,举隅如下。

     七年级: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译: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译: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译: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

     6、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

     八年级: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译:谈笑和来往都是博学的人,而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8、男有分,女有归。(《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译:男女都应有职业,及时婚配,即都应成家立业。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译:由于战乱,感慨时政和离别亲人,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惊心。

     10、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在上边雕刻有唐代和现在名人的诗和赋。

     11、朝辉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早晨和傍晚有晴有阴,景象千变万化。

     12、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4、前者呼,后者应。(欧阳修《醉翁亭记》)

     译:前后的人彼此呼应。

     15、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译:背东西的和赶路的都在路旁树下休息、唱歌。

     1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奇异的山水,为天下独一无二。

     17、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角弓,都觉得铁衣太冷,难以穿上身。

     九年级:

     18、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译:北国的风光,在千万里辽阔的疆土上,都是冰封雪飘。

     19、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译: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

     2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译:在军事失利、形势危急的时候,(我)接受了先帝的任命。

     21、民殷国富。(陈寿《隆中对》)

     译:国家和人民都兴旺富裕。

     2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列子》)

     译:一直通达豫州南部和汉水南岸。

     2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舜从田野中,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发迹、被起用。

     2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齐王纳谏》)

     译:我的妻子、小妾和门客都认为我美,都或是偏爱我,或是畏惧我,或是有求于我。

                     

    初中古诗文中的互文举隅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