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用术语
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常用术语”。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和语文常用术语相关的教案:
- 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2015-05-21
- 作为人文的语文教育2015-05-21
- 文学家和语文教师2015-05-20
-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的原则2015-05-19
- 在语文中体验美感2015-05-19
-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2015-05-18
- 教育专家刘国正直指语文教学误区2015-05-18
- 语文教育的迷误——访钱理群教授2015-05-08
- 中国语文教育有问题!2015-05-02
- 语文教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2015-04-30
- 韩寒对语文教育的想法2015-04-27
- 初中语文复习课的设计和组织2015-04-27
- 面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2015-04-21
- 语文教学 朗读先行——浅谈朗读在语2015-04-21
-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2015-04-21
-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015-04-20
- 重视双基,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也2015-04-20
- 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2015-04-17
-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2015-04-17
- 传媒与文本的冲击——由一节语文课所2015-04-14
-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关于初三语2015-04-14
- 让学生在创造性劳动中享受语文学习的2015-04-13
- 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浅谈新课标下2015-04-13
- 将审美教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中2015-04-12
- 上一篇:了解常见意象,突破诗词壁障
- 下一篇:构建教学风格的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