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教师思考的贫困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是今年的一个热点话题。
? 自从新课程开始实施以来,教师最不适应的就是没有教参的失落感。
不仅如此,教材也变得 异常“简单”,文字少得可怜。
读懂这样的教材,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某教师在自己阅读教材时,认为“观察颜色、形状就是用眼睛看”,于是她在整个教学 中始终按照这一思路引导学生,结果导致学生也认为,所有的观察都是由眼睛而来。
? 另一位数学教师在教“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一课时,发现这一课的内容实在太少,太简单, 于是补充了许多其他的知识。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课要教的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 。它的落脚点在“到”字上而不是其他。
? 这两个例子说明,教师在理解教材内容,特别是理解教材内容背后的课程价值上存在种种困难。“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的提法呼吁教师不能仪在教材本身所呈现的知识框架上面, 不要受制于教材的设计,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灵活的调整,即“用教材来教”。但这 一要求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把握这一知识内容的课程意图。美国国际教育中心主任萨达特的 一句话很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他说:“我们应该叫我们七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天都来问他的教 师,你们今天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我们到什么时候才有用?”鼓励学生来反思自 己所学知识的价值,在我们国家可能还为时尚早,即使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也很少有学生有这样的胆识。不过,这却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了。在每一次备课时,教师必须追问,这一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要教 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丰富的学科思想。这 些思想应该是除了一般的教育理念以外,教师所时时不能忘记的。
?这一话题其实还带给我们更深的思考。
? 那就是在拥有教参的时代,我们的教学非常“顺利”,很少有不能 “理解”课文内容的;在教参离开以后,我们怎么就读不懂教材了呢?? 新课程作为一种开放度更大的课程,不仅要赋予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权利,也在试图启动教师的思考力。
? 当我们习惯了过去一切作为定论呈现的时候,我们也习惯了 不需要任何思考和怀疑的接纳,和学生一样地去接纳。
? 只不过,学生接纳的是教材,而教师接纳的,除了教材,还有一个使教师成为教师 的那个重要文本——教参!“如果我有那本教参,我也能当老师!”过去,学生常说的一句话道出了教师职业的“平庸”。
? 这种平庸,与教师 思考的贫困密切相关。
? 如果教师丧失了作为一个成人所具备的思考力,那么他与学生又有什么区别呢??教参的撤离打破了教师对其他文本的依赖和来自它们的束缚,而 课程标准的出现则要求教师更多地从课程的高度来理解和思考教学。
? 这正是新课程在试图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是现代民主观念的 体现。
? 但是,如何在本质上打破这种依赖,摆脱束缚,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和执行者,是教师面临的十分重要的挑战。
? 这种挑战,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 展,同时也能让教师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师,体味到做教师的幸福感。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是今年的一个热点话题。
? 自从新课程开始实施以来,教师最不适应的就是没有教参的失落感。
不仅如此,教材也变得 异常“简单”,文字少得可怜。
读懂这样的教材,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某教师在自己阅读教材时,认为“观察颜色、形状就是用眼睛看”,于是她在整个教学 中始终按照这一思路引导学生,结果导致学生也认为,所有的观察都是由眼睛而来。
? 另一位数学教师在教“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一课时,发现这一课的内容实在太少,太简单, 于是补充了许多其他的知识。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课要教的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 。它的落脚点在“到”字上而不是其他。
? 这两个例子说明,教师在理解教材内容,特别是理解教材内容背后的课程价值上存在种种困难。“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的提法呼吁教师不能仪在教材本身所呈现的知识框架上面, 不要受制于教材的设计,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灵活的调整,即“用教材来教”。但这 一要求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把握这一知识内容的课程意图。美国国际教育中心主任萨达特的 一句话很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他说:“我们应该叫我们七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天都来问他的教 师,你们今天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我们到什么时候才有用?”鼓励学生来反思自 己所学知识的价值,在我们国家可能还为时尚早,即使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也很少有学生有这样的胆识。不过,这却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了。在每一次备课时,教师必须追问,这一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要教 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丰富的学科思想。这 些思想应该是除了一般的教育理念以外,教师所时时不能忘记的。
?这一话题其实还带给我们更深的思考。
? 那就是在拥有教参的时代,我们的教学非常“顺利”,很少有不能 “理解”课文内容的;在教参离开以后,我们怎么就读不懂教材了呢?? 新课程作为一种开放度更大的课程,不仅要赋予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权利,也在试图启动教师的思考力。
? 当我们习惯了过去一切作为定论呈现的时候,我们也习惯了 不需要任何思考和怀疑的接纳,和学生一样地去接纳。
? 只不过,学生接纳的是教材,而教师接纳的,除了教材,还有一个使教师成为教师 的那个重要文本——教参!“如果我有那本教参,我也能当老师!”过去,学生常说的一句话道出了教师职业的“平庸”。
? 这种平庸,与教师 思考的贫困密切相关。
? 如果教师丧失了作为一个成人所具备的思考力,那么他与学生又有什么区别呢??教参的撤离打破了教师对其他文本的依赖和来自它们的束缚,而 课程标准的出现则要求教师更多地从课程的高度来理解和思考教学。
? 这正是新课程在试图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是现代民主观念的 体现。
? 但是,如何在本质上打破这种依赖,摆脱束缚,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和执行者,是教师面临的十分重要的挑战。
? 这种挑战,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 展,同时也能让教师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师,体味到做教师的幸福感。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相关的教案:
-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2015-04-29
-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2015-04-21
- 一、调整教材结构,促进知识迁移2015-01-30
- 对新教材的一点体会2015-01-07
- 利用新教材优势,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014-10-28
- 中学数学教材引入向量之我见2014-10-27
- 学习新教材的一点收获2014-07-11
- 活化教材,融于生活平等交流生成的精2014-06-10
- 利用教材资源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2014-05-30
- 教师处理教材的三种境界2014-03-14
- 教材,需要教师的再创造2013-04-21
- 数学新教材教学点滴2012-07-13
- 上一篇:数学反思
- 下一篇:《相似三角形判定⑴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