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草船借箭重点问题解析
1.介绍《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内容改写的。在原作中,诸葛亮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对于他的智慧,更是着力渲染,言过其实。不过他的智慧才干是应该肯定的。
2.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这么短的时间要造那么多的箭,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诸葛亮才用草船向曹操去“借箭”。
草船借箭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此,实质上是由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千方百计为难他,陷害他,才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3.草船借箭。
(1)物质准备:二十只快船,每船三十个军士,青布幔子,草把子。
(2)借箭气候条件:大雾漫天,江上连对面都看不清。
(3)借箭具体情况:①船靠近曹军水寨;②先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③叫船上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④曹操令一万多个弓弩手朝江中放箭;⑤受箭到一定时间,再把船调过来,让船的另一面受箭。
4.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1)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2)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在大雾漫天的情况下,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3)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由于诸葛亮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所以借箭才能成功。
5.按照下面的提纲,说说这样做的原因和结果。
(1)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要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2)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因为诸葛亮胸有成竹,料定三天内能办成,所以语气很果断,结果这一回答出乎周瑜意料之外,使他又惊又喜。
(3)曹操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
因为江上雾大,看不清虚实,所以曹操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结果二十条船两边草把子上插满箭,不下十余万支。
6.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这篇文章主要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事,这件事自始至终都能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首先是利用草船来借箭,想得正确,办法高明;借箭前选好大雾天行动,让曹操看不清虚实,诸葛亮深知曹操的多疑,一定不会轻易出动,事实上果不出所料,这又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说明诸葛亮计算精确,也说明他神机妙算。
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到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诸葛亮有才干,能神机妙算,才能挫败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10 草船借箭重点问题解析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10 草船借箭重点问题解析相关的教案:
- 《匆匆》预习解析2015-05-13
- 《母亲的纯净水》重点句理解教学设计2015-04-25
- 《草船借箭》导读教案设计(二) 【2015-03-08
- 11 草船借箭2015-01-12
- 草船借箭(二)2015-01-10
- 《马踏飞燕》重点段教学设计2015-01-07
-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2014-12-22
- 草船借箭 12014-12-17
- 草船借箭 22014-12-17
- 草船借箭32014-12-17
- 10 草船借箭参考教案二2014-12-16
- 10 草船借箭参考教案一2014-12-16
- 10 草船借箭篇2014-12-16
- 5 月光曲重点问题解析2014-12-15
- 14 夜莺的歌声重点问题解析2014-12-12
- 14 夜莺的歌声重点难点疑点解析2014-12-12
- 12 景阳冈重点问题解析2014-12-12
- 11 将相和重点问题解析2014-12-12
- 11 将相和重点难点疑点解析2014-12-11
- 10 草船借箭学习要点提示2014-12-11
- 10 草船借箭重点难点疑点解析2014-12-11
- 重点问题解析2014-12-09
- 重点难点疑点解析2014-12-09
- 18 延安,我把你追寻重点问题解析2014-12-08
- 上一篇:10 草船借箭学习要点提示
- 下一篇:11 将相和参考教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