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师生沟通心理的解读
瓯海区中小学德育论文参评稿 |
内容摘要:改善师生沟通方式是新课程实施的切入点,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要学会把握沟通的心理特征。沟通分析理论指出一个人的自我状态包括儿童状态、成人状态和家长状态。本文主要是从四个案例中解读师生沟通心理,从案例分析中,我们进行师生沟通心理的反思和重建。在走进新课程后,定然会有灿烂的、亮丽的教学风景线出现在我们眼前。
关键词:新课程 心理 解读 儿童状态 成人状态 家长状态 师生沟通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缺少了教师忠实地实施课程改革的理念于行动中,一切都是空话。新课程实施的切入点是师生沟通方式的改善,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这样说,师生沟通方式决定了学生心目中学校的内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代初中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师生交往也日趋复杂,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他们不仅要考虑老师的话是否正确,还会考虑在心理上能否接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要学会把握沟通的心理特征。
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理论是美国人伯恩(Eric Berne)于1957年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的自我状态一般由儿童状态(Child ego state)、成人状态(Adult ego state)和家长状态(Parent ego state)三部分所构成,而且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的身上交互存在着,这三者的特点是:
儿童状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由于童年经历而形成的情感体验。儿童状态的积极方面是能够与人友好合作,具有灵活性、想像力、创造性和乐观精神;消极的方面是做事缺乏责任心,对别人有比较强的依赖性,容易沉溺于自我欣赏,不能主动去关心别人。
成人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是做事有理性,精于计算,尊重事实,它的积极方面是做事有责任心、有理智、尊重别人。
家长状态表现出来的是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倾向,它的积极方面是做个有原则性,具有一定的道德情操,能够关心爱护别人,具有服务精神和献身精神等;消极方面是会过分指责别人,对别人强求,禁忌多,倾向于惩罚别人,对别人过于庇护,有恩赐和特权观念等。
案例一
背景:学校对所有预备团员进行全面考核,预备团员们在团支部的号召下,对学校各卫生死角进行大扫除。但某学生放学后推着自行车匆忙离开学校。第二天,她主动找到了班主任。
学生(低着头):我昨天大扫除没参加,是因为我自行车坏了,我想早点把它修好骑回家。
老师(郑重的神态):真不凑巧,昨天是对预备团员考查的最后一天。
这是一个隐藏沟通的案例,所谓隐藏沟通是指包含了两个以上的自我状态,讯息同时从一个或两个自我传递到其他两个自我。隐藏沟通表达的是一个公开的社会层次的讯息,隐藏的则是一个隐蔽的心理层次的讯息,隐藏沟通的结果是由心理层次讯息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口头的社会层次的讯息所决定的。
在案例一中,“我昨天大扫除没参加,是因为我自行车坏了,我想早点把它修好骑回家”和“真不凑巧,昨天是对预备团员考查的最后一天”,作为社会层次的讯息,都是从成人状态指向对方的成人状态。但是,学生的话所隐藏的心理层次的讯息是“我是个不遵守学校纪律的学生,昨天,我做错了,请处罚我吧”。这是儿童状态指向老师的家长状态。老师的回答所隐藏的心理层次的讯息是“对,你是个自私的、不守纪律的学生,我这就处罚你”。这是从家长状态指向学生的儿童状态。从社会层次上来看,师生的对话属于互补沟通,可从心理层次上来看,他们的对话则属于交错沟通,这种社会层次的讯息与心理层次的讯息的不一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战术。
社会层次的讯息,人们通过语言就可以了解,但心理层次的讯息则更需要从非语言的方面来分析,如语气、声调、手势、姿势或面部表情等。事实上,每一次沟通都包含有社会层次的讯息和心理层次的讯息,只是在隐藏沟通里,这种心理层次的讯息与社会层次的讯息往往是不一致的,在案例一中,语言所传递的讯息的不一致性,对师生双方的沟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师生的进一步沟通,因此这是一个不成功的案例。
案例二
背景:期末考试结束后,某同学知道自己考得不理想,但心里还是很想尽早知道自己的成绩,犹豫再三,他来到班主任的办办室。
学生:老师,我这次考试的成绩怎么样?
老师:不是很理想,具体情况你可以自己看一下,不过老师还是希望能够听到你的解释。
这是一个成功的互补沟通,所谓互补沟通是指刺激的指向和反应的来源都在同一自我状态,回答也是指向发出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的一种沟通方式。这个沟通一般是在自然顺畅下进行,双方对彼此的期待也配合得很好。沟通的双方只要能够保持互补,就可以永远地继续下去,或进行到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为止。
在案例二中,学生以成人状态指向老师的成人状态,而且学生的话也带有探索性的,体现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老师同样以成人的状态指向学生的成人状态,形成一种互补沟通,从而保持了师生沟通的顺畅进行。当然,接下去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解释说明他的学习情况,老师也可以就此向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甚至还可提出一些劝告或批评,这些也都是成人状态的表现,也能保持沟通的持续发展。
在与初中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提倡使用成人状态——成人状态的方式进行互补沟通,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师生间的相互尊重,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当然,如果老师和儿童都扮演儿童的角色,以儿童状态——儿童状态的方式进行互补沟通,虽然也能够保持一定的沟通,但是,这对于初中生说来是不适合的,因为它会永远使初中生处于儿童的自我状态而影响他们的成长。
案例三
背景:某学生虽经多次努力,学习成绩依然没大的进步,甚至有时会倒退,因而对自己的学习逐渐失去信心。
学生:老师,我的学习成绩这么差,还会有希望吗?我该怎么办呢?
老师:你唱歌、书法不是挺出色吗?你同样有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学生的话带有探索性,想询问老师有无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成绩,期望着老师能够帮助他(她)将心理负担释放。老师以成人状态(认为学生很有能力,相信学生。)对学生的成人状态(我该怎么办?),改变了沟通的自我状态,这种沟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也是学生所期望的,因而老师与学生的交往又得以继续下去。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相反,在案倒三中,老师如果以家长状态对学生的儿童状态(认为自己没有可能提高成绩)进行互补沟通,说“不要轻视自己,你一定要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这不仅不能让学生从老师那儿得到他所期望的心理释放,相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双方的进一步沟通。
案例四
背景:上课时,一位女学生自告奋勇,很有感情地朗读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老师:你朗诵时有些词读错了。请别的同学指出来(毫无表扬的意思)
学生: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心想:我下次再也不当众出丑了。)
这是一个不成功的交错沟通。所谓交错沟通是指当刺激的指向和反应的来源处在不同的自我状态,回答的指向可能是发自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也有可能不是。在案例四中,老师以家长状态指向学生的儿童状态,学生需要表扬,这就与学生的自我状态形成交叉。学生自告奋勇,朗诵诗歌,是想表现一下,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老师却极力指出她的不足,大大打击了她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师生沟通往往被堵塞,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案例四中,由于回应对刺激表现出非预期中的反应,引发不适当的自我状态,从而使沟通交错而中断。但是,并非交错沟通都不好。学生有时可以会受困在一种无效的互补沟通模式中,此时如果能改变一下自我状态或引导到另一个自我状态,使沟通交错产生,那么,也会引发出一个新的期望来面对问题。假如此案例中老师对学生说:“你朗诵得很有感情,值得老师和大家学习,但朗诵时还要注意读音要准。这样那位女学生就会欣然接受老师的意见,就会改正朗诵时的不足之处,进行再一次朗诵,最后她会衷心地说:“谢谢老师的教诲。”于是就会使下次的沟通向着有益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彻底改善不良的、有碍于学生发展的师生沟通方式,良好的师生沟通方式就像一条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地联在一起,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去接近学生,真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一条心与心搭出的美丽彩虹!从改善师生沟通方式入手走进新课程,定然会有灿烂的、亮丽的教学风景线出现在我们眼前,教师之于学生宜先益友,而后再良师,因为只有朋友式的平易近人、相濡以沫、肝胆相照,才给人以安全感和依赖感,才有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主要参考文献:
①《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教育科学出版社 詹万生主编
2002年3月版
②《教育艺术》 2004年5月版
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4年2月版
④《上海教育科研》 2003年9月版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沟通心理的解读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新课程背景下师生沟通心理的解读相关的教案:
- 当前中国教育八大尴尬解读与思考2015-04-30
- 当前教师遭遇的十大束缚解读2015-04-28
- 牵挂萋萋芳草 解读心灵围城2015-04-24
- 谈新课程观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15-04-17
- 对新课程实验中评价方式的初探------2015-04-14
- 解读新课标 做语文课改的先行者2015-04-08
-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投意合” ------2015-04-08
- 我区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学习”中的2015-04-02
- 中考=新课程理念2015-03-27
-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2015-03-27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的学习方式2015-03-25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学科作业 设计2015-03-23
- 新课程 新教师2015-03-18
- 浅谈新课该下师生关系的建立2015-03-17
- 从熏陶走向实践 ———对新课程理念2015-03-14
- 试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作文教学2015-03-08
- 《新课程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体会2015-03-07
- 多元解读与道德底线2015-03-04
- 我为新课程喝彩 新课程促我成长2015-03-03
- 语文课堂教学中解读文本时需要关注的2015-03-02
-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2015-03-02
- 加强文学社团实践活动 促进语文新课2015-02-10
-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上评述性口语的巧2015-02-03
-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自主2015-02-03
- 上一篇:“小组讨论”的几点思考
-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