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置疑”生疑后的思考
为了强调与启发,我在课堂上常会用一些“一定要”、“必须”等不容置疑的话。然而最近,“不容置疑”受到了学生的挑战,令我汗颜,更促使我思考。
例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例题:学校买3个喷水壶一共用了4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喷水壶要用多少元?让学生讨论怎样解题。学生的方法有:(1)先算出1个喷水壶的价钱,然后再乘5算出5个喷水壶的总价,算式:45÷3=15(元),15×5=75(元);(2)先算出1个喷水壶的价钱,再算出6个喷水壶的总价,用6个喷水壶的价钱减去1个喷水壶的价钱,得出5个喷水壶的总价,算式45÷3=15(元),45×2=90(元),90-15=75(元);(3)先算出一个喷水壶的价钱,再算出2个喷水壶的价钱,用2个喷水壶的价钱加上3个喷水壶的价钱算出5个喷水壶的总价,算式:45÷3=15(元),15×2=30(元),30+45=75(元)。这三种不同思路都是先求喷水壶的单价,这不正是“归一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和规律?想到这我问学生:“这三种方法在解题方上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回答:“都是先求出一个喷水壶的价钱。”“对呀,在解这道题时,我们必须要先算出单价,然后再求总价。”我非常肯定地总结。话音刚落,一位学生举手:“我觉得这道题不是一定要求出每个喷水壶的单价。我用45×5=225(元)算出15个喷水壶的总价,然后再用225÷3=75(元),算出5个喷水壶的价钱。”……
事后,我有些后怕。我随口而出的这些“不容置疑的话会给学生造成怎样的影响?恐怕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只会循规蹈矩地按照老师“指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会是一种磨灭,使他们难以产生创新的动力和热情……
为此,我要感谢今天对“不容置疑”生疑的学生,他们的质疑使我猛然醒悟自己脑中已有的一切并不都是“真理”,自认为的一些好方法并不适合于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更新换代的今天,在提倡个性化学习的现在,我们不能用固有的思维和习惯去教学。同时我又认识到课堂教学用的使用在开启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路时所起的作用。为开放性的提问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反之只能束缚学生。
我还要感谢这些学生,是他们的质疑令我收获了反思后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例题:学校买3个喷水壶一共用了4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喷水壶要用多少元?让学生讨论怎样解题。学生的方法有:(1)先算出1个喷水壶的价钱,然后再乘5算出5个喷水壶的总价,算式:45÷3=15(元),15×5=75(元);(2)先算出1个喷水壶的价钱,再算出6个喷水壶的总价,用6个喷水壶的价钱减去1个喷水壶的价钱,得出5个喷水壶的总价,算式45÷3=15(元),45×2=90(元),90-15=75(元);(3)先算出一个喷水壶的价钱,再算出2个喷水壶的价钱,用2个喷水壶的价钱加上3个喷水壶的价钱算出5个喷水壶的总价,算式:45÷3=15(元),15×2=30(元),30+45=75(元)。这三种不同思路都是先求喷水壶的单价,这不正是“归一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和规律?想到这我问学生:“这三种方法在解题方上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回答:“都是先求出一个喷水壶的价钱。”“对呀,在解这道题时,我们必须要先算出单价,然后再求总价。”我非常肯定地总结。话音刚落,一位学生举手:“我觉得这道题不是一定要求出每个喷水壶的单价。我用45×5=225(元)算出15个喷水壶的总价,然后再用225÷3=75(元),算出5个喷水壶的价钱。”……
事后,我有些后怕。我随口而出的这些“不容置疑的话会给学生造成怎样的影响?恐怕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只会循规蹈矩地按照老师“指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会是一种磨灭,使他们难以产生创新的动力和热情……
为此,我要感谢今天对“不容置疑”生疑的学生,他们的质疑使我猛然醒悟自己脑中已有的一切并不都是“真理”,自认为的一些好方法并不适合于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更新换代的今天,在提倡个性化学习的现在,我们不能用固有的思维和习惯去教学。同时我又认识到课堂教学用的使用在开启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路时所起的作用。为开放性的提问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反之只能束缚学生。
我还要感谢这些学生,是他们的质疑令我收获了反思后的感悟!
“不容置疑”生疑后的思考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不容置疑”生疑后的思考相关的教案:
-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评定的几点思考2015-04-28
-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2015-04-24
- 数学课堂教学追“新”现象冷思考2015-03-24
- 《9加几》教学案例设计及我对算法多2015-03-22
- 对“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思考2015-03-22
- 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2015-03-21
-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实现超越——关于2015-03-20
- 对当前“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2015-03-03
- 找桃子的思考——《什么样的课是一堂2015-02-28
-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2015-02-27
-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2014-12-24
- 课程开发的一些思考2014-12-22
- 解数学题后的再思考2014-11-24
-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2014-11-19
- 关于数学课上师生间沟通、交流与合作2014-11-19
- 一道开放题引起的思考2014-10-23
- 教师思考集:情境创设为哪般?2014-10-14
- 教师思考集:算法多样化还是形式化?2014-10-14
- 教师思考集:活动越多越好吗?2014-10-14
- 让学生在策略的启迪下学习--对两个2014-08-06
- 让学生以愉悦的情感体验开始数学学习2014-08-06
- 对两个导入片段的思考2014-08-06
-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片断的思考2014-07-28
- 教师也要学会换位思考2014-06-06
- 上一篇:《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反思
- 下一篇:2005——2006学年并数学教学工作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