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课后反思
新教材特别强调要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掌握这几方面:
首先,“连加、连减”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并且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要训练让学生把第一步的结果记在脑子里。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先摆小棒,后说算式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首先,“连加、连减”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并且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要训练让学生把第一步的结果记在脑子里。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先摆小棒,后说算式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连加连减》课后反思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连加连减》课后反思相关的教案: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2015-04-29
-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2015-04-29
-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04-28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8
-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2015-04-27
- 猜想、操作、反思―――“互相垂直”2015-04-27
-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4-25
-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圆的周长2015-04-25
-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孩子--《圆形2015-04-25
- 200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5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015-04-25
- 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2015-04-24
-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反思2015-04-24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2015-04-23
-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体会与反思2015-04-23
- 《加和减》案例与反思2015-04-22
- 《年月日》教学反思2015-04-22
- 《实际测量》的教后反思2015-04-22
- 《年月日》案例与反思2015-04-22
-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2015-04-22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4-21
- 上一篇:《巧设“脚手架”,提高探索能力》案例
- 下一篇:《有几棵树》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