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课改同成长“浪奔浪流----浪里分不出欢笑悲忧”
我与课改同成长
“浪奔浪流----浪里分不出欢笑悲忧”
可久中学 罗家政
转眼之间,我县进入课改已经两年.作为一线教师,我亲历了从通识培训到实践操作以及反思总结的整个过程,感触颇多,用一句歌词云::“浪奔浪流----浪里分不出欢笑悲忧----”
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改培训
在02年的秋期参加县局组织的课改通识培训,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阅读了相关的课改培训资料,我知道我的教学生涯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在这里面有欣喜——为告别多年的枯燥的传统的教学而欣喜;有惊奇——这将是一个神奇的领域。对未知的探索,对全心的体验,有尝试的冲动,有高歌的激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正好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二、“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课堂实践
在课堂实践中,我努力实践所谓领悟了的“课改精神”。在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面,曾尝试了多种手段,也曾为设计了自以为是全方位的体现课改理念的课堂“精品”而沾沾自喜。事后总觉得是重了形式而丢了神髓,有东施效颦之嫌。课堂讨论的形式化,小组合作的浮华,“信天游”式的信马由缰。把“面向一切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理解成和稀泥而没有因材施教。多种教学模式都尝试运用,多种手段都兼收并蓄,一切只为了标新立异。
三、“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课后反思
县局和学校规定我们教师在每周都写课后反思,及时总结。刚一开始,我觉得有好多话要说,有好多问题要问:课改的三维目标怎样才能辨证统一的领悟?课堂教学的时间都给学生了,教学的任务能完成吗?系统的传授知识点好,还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好?语文素养和人文主义在课堂中怎样体现,课堂教学是“散打”好,还是由教师设计好即定的教学思路好?课堂教学中的偶放事件,教师怎样评价?(诸如学生提出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一些扰乱视听的言行)。面向全体学生和狠抓差生抵触吗?我和同行曾围绕这些问题作过激烈的争论,自己也试图从别人的案列中找到答案,要么是一家之言,要么是高屋建瓴,结果弄得一头雾水。也罢,困惑归困惑,悠悠岁月还得一步一步走下去。
四、“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才知道反反复复才是真”————课改成绩
总以为课改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作学习的在主人。课堂上热闹繁华,真知灼见层出不穷,以为学生有东西,课后不布置作业 ,课前不组织预习,测验不给学生打分,考试结束,悔恨晚也,书写极差,拼音句读不准,文章不能背,这些,平时是过关了的吗,究其原因,少有练习,课后巩固作业 少。学生不比电脑 ,输入一次永远保存,还得反反复复地讲反反复复地练,课改要取得成绩,还得需要汗水精神。需要学生的汗水和教师的汗水。
五、“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课改展望
的确,在课改这一浪潮中,我有收获,也有所失;有喜悦,也有悲忧;想施展手脚、又怕为此付出代价;想大胆裁减,又不得不跟着考试的指挥棍走;曾经气馁,曾经放弃;,然而我坚信,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随着本人的认识不断成熟,今后一定会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只因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2005年4月
我与课改同成长“浪奔浪流----浪里分不出欢笑悲忧”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我与课改同成长“浪奔浪流----浪里分不出欢笑悲忧”相关的教案:
- 新课改下的困惑2015-05-05
- 新课改,教师成长的沃土2015-04-22
- 解读新课标 做语文课改的先行者2015-04-08
- 课改培训要扎深根2015-04-08
- 初中语文“新课改”中几种现象的批2015-04-04
- 课改背景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2015-04-02
- 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后课堂教学方法--2015-03-30
-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换2015-03-22
- 新课改对合格语文老师的几点要求2015-03-17
- 新一轮语文课改淘金——谈语文教学中2015-03-11
- 乘着课改的春风,我们在成长2015-03-09
- 学校与课改同成长2015-03-08
- 春天随想-我看新课改2015-03-02
- 新课改下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2015-02-28
- “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2015-02-27
- 语文课改,让我们喜来让我们忧2015-01-22
-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索2015-01-12
- 充分利用“研讨与练习”独立设计课堂2014-12-15
- 新课改,我在思考,在实践,在探索2014-12-01
- 浙江省2006年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卷2014-12-01
- 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精神视界2014-11-29
- 谈课改中的语文教学整合问题2014-11-29
- 渗透课改理念 考查语文素养——中考2014-11-19
- 教师与学生如何应对新课改下的中考2014-11-19
- 上一篇:构建以“形象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初中小作文教学模式
- 下一篇:尊重学生的“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