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将数学与生活融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故此,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去年9月,我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一拿到书我便被吸引住了。这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有较大的改变。内容结构的安排既遵循知识内容的逻辑结构,又体现现代教学理念,更加利于《数学课程标准》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内容的选择上,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愉悦的数学情境中乐学、在兴趣中实践,并致力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使用正是为学生将来具有较强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打下基础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落实。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合理选组教材,创设愉悦的自主探究的情境,极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必须从小学入手,在低年级就有意识的加以渗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呢?首先要善于用课本中的例子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学习“十几减9退位减”的内容时,让学生做售货员和顾客,通过对原有货物、卖出货物以及剩下的货物的体验,加强对十几减九退位减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高,参与面广。接着让学生针对情境互相编题,学生学习的激情达到了高潮。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应用数学的意识。再者,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选组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如我校小班化教育中,老师经常以生活中的人或物为例子来进行数学教学。在一节“数一数”实践课中,老师利用学校的体育器械,如:羽毛球、乒乓球拍、小呼啦圈、垒球等,让学生分组数一数,除此之外,还让学生在分组拍皮球、套小呼啦圈等游戏中让学生数个数,学生玩得开心,学得更开心。新课程在课堂教学内容上,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传统课堂教学中,非常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而新课程则更关注教师的个人知识与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更多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灵活使用教科书,创造性的选编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例如:活动课《数100以内的数》,课前我让学生在自己的家里、社区、社会上去寻找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的物体。学生在练习一中曾经“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这里再次让学生说,因而我鼓励学生通过看书、上网、问父母等方式让学生开拓视野,放宽题材, 让学生说得更多、更好。同时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人的年龄,在课堂上互相说一说、猜一猜,从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在内容的选择上,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例如:“猜一猜”部分,抓一把糖,一把花生米、一把黄豆、让学生猜一猜、数一数。学生看到这些东西非常地有兴趣,个个争着要抓、要数。为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我选择了一个专门抓的学生,而其余的学生专门负责数一数。在数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监督,避免数错。在这样一个熟悉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情绪高涨,积极动脑,我记得当让学生根据糖的数量来估计花生米的数量时,有的学生估计的少,立刻就有学生进行了反驳,说:“花生米比糖小,花生米的数量应该比糖多得多。”学生此时已明白同样是抓一把,物体越小、数量越多的道理。这为下面估计黄豆的数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中最后一步我让学生走出教室、感受数学。这是一种尝试,当我说明要求时,学生非常高兴,有的去数楼梯的台阶、有的去数运动器械、有的去数学校种的树和花……。当有的学生数的不一样时,我让两组学生交换再去数一遍。找到原因,改正错误。不过当时有点乱,课后听课老师给我提了一个建议,应该让学生全部回到教室后,再汇报数的情况,这样就有了一个全班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 中不但要注意到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本节课采用的是从儿童游玩中学习数学,使数学知识融入了生活气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数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二、注重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时空,切实提高实践实效,在逼真的问题情境展示中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数学才华,促使学生的应用数学技能得以提高
北师大严士健教授指出: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即建模)与求解过程,可以说是与数学问题同时产生的应用题是将条件纯化或简单化的实际问题的模拟。小学数学应用题与实际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差别。如何将两者协调起来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是两者最佳的融合,它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作用。教师要巧妙地沟连两者。如学习“统计”时,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由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提出问题。问:“用什么办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几个呢?”然后分类整理,先分组活动,再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先把客人分成三类。分别给小动物排队,在排队中有学生会竖着排、横着排、斜着排。通过排一排学生提出注意事项,最后统计出每种动物各来了几只,并让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总结出方法后,学生以此类推,统计出各种鲜花的朵数及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数量。通过这样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并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及统计图,回答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可见加强课堂实践活动,牢固掌握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必须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而这种能力和意识必须从小就进行培养。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优惠措施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 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创设“开放性”的实践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位老师在上《确定位置》这课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朋友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到动物园玩。出示线路图,教师问:“要参观所有动物馆你想怎样走?学生4人组互说你是怎样走的。并在线路图上用不同的颜色画出线路。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创新来自实践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质疑,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路,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感受创造过程中的无限乐趣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例如《认钟表》这课,我拍摄了一段学生周六一天生活的录像,录像内容包括起床、写作业 、吃饭、踢球、看动画片、睡觉六部分。学生看到后感到非常新奇和亲切。由这段录像定格为六幅图,请小朋友讨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学生通过真人真事能很快地说出他在几时做什么事情。这样在学生的带动下大家都认识了整时。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如果仅仅让学生认识整时,其实只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而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技能并没有帮助。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所选择的素材,要使得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应的实物或者模型。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这样的教学即便于教师的组织教学,也利于学生的操作探索。同时,实践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提供具体有趣、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如数学游戏),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将数学与生活融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 上一篇: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参考教案一)
- 下一篇:这样的练习我喜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