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学片段与反思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分类的知识,你能把你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吗?
生:能!
师:你分什么?
生:我想把书包里的书进行整理、分类。
生:我也是。
师:那我们就开始行动吧!
生:老师,书包里东西太多,桌上放不下。
生:就是。
生:我们去操场上分,行吗?
……
师:好,我们就去操场上,去之前请听老师要求,不能影响别班上课,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上看看,还有什么能分类的,十分钟后,回教室来给大家汇报。
教室里一片欢腾,无人不欢呼雀跃,学生都兴高采烈地提着书包来到操场上,把书包的东西全都倒出来,认真地分起来,不一会儿,小组又东张西望地观察着,讨论着……十分钟后,学生回到教室。
师:你刚才是怎么整理书包的?
生:我按用途分,笔分一类,练习本分一类,书分一类。
生:语文类分一起,数学类分一起……
师:你们真棒,这样分以后,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生:找东西时,好找多了。
生:书包整齐了。
师:同学们这个小管家当的不错,一会儿就把书包整理的又整齐,又美观。
师:你们还有别的分类吗?
生:我们还分了鞋子,球鞋分一类,皮鞋分一类。
生:我们按颜色分袜子。
生:周围的窗玻璃按颜色分,生,校内,人分一起,花草树木分一起,房子,石头,分一起……
学生个个都有很多收获,教室里个个小手举得老高,眼神饱满地等待着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当学生提出书多桌子上放不下,到操场上,如果老师不予理睬,这些提议者和响应者,自尊心肯定会受挫,学习兴趣会下降,那么这节课会非常失败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的,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与老师创设的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很大关系。创设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年龄特征,能够让学生参与、实践探索,创设的情景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一年级的学生叛逆心理是很强的,你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他的学习兴趣会高涨,学习效率会成倍的提高,学生在宽阔的操场上边玩边学习,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操作、讨论中学习数学,无拘无束地尽展自己的本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增加了学生的应用、实践的机会/儿童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同样离不开生活。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室里,学生的操作大都是老师给出现成的材料,到了操场上,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就更放开一些,用自己明亮的小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分鞋子、袜子、花草树木、楼房等等。如果在课内,学生即使对周围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也不会发挥得淋漓尽致,适当地把课堂改为课外活动场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能力。
总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到课外,亲自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去观察、进行事物分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展示了数学较深层次特有的魅力及生命力。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分类的知识,你能把你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吗?
生:能!
师:你分什么?
生:我想把书包里的书进行整理、分类。
生:我也是。
师:那我们就开始行动吧!
生:老师,书包里东西太多,桌上放不下。
生:就是。
生:我们去操场上分,行吗?
……
师:好,我们就去操场上,去之前请听老师要求,不能影响别班上课,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上看看,还有什么能分类的,十分钟后,回教室来给大家汇报。
教室里一片欢腾,无人不欢呼雀跃,学生都兴高采烈地提着书包来到操场上,把书包的东西全都倒出来,认真地分起来,不一会儿,小组又东张西望地观察着,讨论着……十分钟后,学生回到教室。
师:你刚才是怎么整理书包的?
生:我按用途分,笔分一类,练习本分一类,书分一类。
生:语文类分一起,数学类分一起……
师:你们真棒,这样分以后,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生:找东西时,好找多了。
生:书包整齐了。
师:同学们这个小管家当的不错,一会儿就把书包整理的又整齐,又美观。
师:你们还有别的分类吗?
生:我们还分了鞋子,球鞋分一类,皮鞋分一类。
生:我们按颜色分袜子。
生:周围的窗玻璃按颜色分,生,校内,人分一起,花草树木分一起,房子,石头,分一起……
学生个个都有很多收获,教室里个个小手举得老高,眼神饱满地等待着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当学生提出书多桌子上放不下,到操场上,如果老师不予理睬,这些提议者和响应者,自尊心肯定会受挫,学习兴趣会下降,那么这节课会非常失败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的,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与老师创设的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很大关系。创设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年龄特征,能够让学生参与、实践探索,创设的情景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一年级的学生叛逆心理是很强的,你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他的学习兴趣会高涨,学习效率会成倍的提高,学生在宽阔的操场上边玩边学习,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操作、讨论中学习数学,无拘无束地尽展自己的本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增加了学生的应用、实践的机会/儿童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同样离不开生活。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室里,学生的操作大都是老师给出现成的材料,到了操场上,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就更放开一些,用自己明亮的小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分鞋子、袜子、花草树木、楼房等等。如果在课内,学生即使对周围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也不会发挥得淋漓尽致,适当地把课堂改为课外活动场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能力。
总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到课外,亲自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去观察、进行事物分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展示了数学较深层次特有的魅力及生命力。
《分类》教学片段与反思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分类》教学片段与反思相关的教案: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2015-04-29
-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2015-04-28
-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04-28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8
-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2015-04-27
- 猜想、操作、反思―――“互相垂直”2015-04-27
- 错误——教学的宝贵资源2015-04-27
-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4-25
-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圆的周长2015-04-25
-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孩子--《圆形2015-04-25
- 200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5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015-04-25
- 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2015-04-24
-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反思2015-04-24
- 《面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2015-04-24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2015-04-23
-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体会与反思2015-04-23
- 《加和减》案例与反思2015-04-22
- 连除应用题教学片断2015-04-22
- 《年月日》教学反思2015-04-22
- 上一篇:突出“主体”地位,自主建构新知
- 下一篇:在实践中活化学习,提高学习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