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能力训练序列及训练方法浅谈
根据县教研室领导的安排,要求我在这个研讨班上,就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教材中作文教学序列及训练方法等问题,和在座的各位行家里手做个交流。我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我觉得这是领导和各位给我提供了一个研究教材的极好机会。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从1993年秋学期开始使用以来,大家都很重视对它进行熟悉了解,我们曾在全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做过交流,但就某个能力训练点,拿出跨越整个小学阶段的小学作文训练序列和基本方法,还是第一次。我集中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研究了现在正在使用的 1-9册教材、教参以及教学大纲,就我个人的理解水平及认识事物的方法,排出了一个基本序列,但很不成熟,很不到位,或许是不太科学的。总之,十分感谢领导、同志给我提供了研究以及发表言论的机会。敬请各位能对我的讲话提出批评意见。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搞清楚小学作文教学的序列?
一是以小学生表达能力进行科学训练的需要。这个问题大家来认识、来理解并不困难,但实际教学中不清楚或不十分清楚,不明白或不十分明白这个训练序列而盲目地组织作文教学的情况,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提高小学生表达水平、表达能力的最大障碍。不明白各年级段以及每次习作的要求,只根据某个基础训练的要求去训练,往往训练要求的度把握不好。例如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安排的习作是:说写自己参加的一次家务劳动,到了第二学期第六单元又安排了一次习作:写在学校参加的义务劳动或在家里的家务劳动。如果不很好地去探讨它训练序列和要求,很可能学生第二学期抄第一学期写的那篇文章,你老师也不会提出什么意见。其实,这两次习作的训练要求是有明显差异的。从内容上说,说写的是自己参加的家务劳动,要求是基本一致的;从要求上看,前一次只要求学生用素描的方法把做这次家务的基本过程用几句话记下来,形成一个小段落就行了。第二次劳动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学校和自己家,这次习作已提出了一个明确的中心,要能反映自己或别人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学生",这不但要有劳动的基本过程,更要注意内容的具体化,要能把反映中心的内容写具体。
二是考虑我们小学老师任课情况的实际需要。现在我们小学老师绝大部分不可能让你一工作就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大循环的不太多,小循环占的比例大一些,如果不系统地去研究、了解、掌握作文训练体系,我们怎么会科学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有序、有度呢。
三是有利于集中全体语文老师重视作文教学的注意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由此可见,我们语文教学的宗旨和归宿就是为学生打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理解"和"运用"两相比较,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是一个人对祖国语言文字理解生活方式程度的反映,运用集中体现在每个人的表达上,一是口头,二是书面,没有一个好嘴巴,没有一手好文章,你是无法参与未来社会竞争的。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性质的工具性、基础性,告诫我们对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无论如何不能忽视。
教学实际告诉我们,有为数不少的学校对学生的说写训练还没有重视起来,学生每学期完成规定的作文篇数,是学生自己写的,还是抄来的、仿来的,老师一般不大去追究,能把领导的检查应付过去,也就万事大吉了。小学低中年级的说话、写话平时列在试卷中去考查的也不太多,就是考也不过几分、十几分而已,似乎去重视没有多大的外在推动力。有同志认为训练说、写能力要花很多时间,而且有一定的难度,不如把时间花在识字、写字、造句等基础知识的训练上,这点分数完全可以带起来了。这样下去,作文训练就不会落到实处。我们要从育人的高度来认识。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训练序列是什么?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语文教材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序列可以用这么一句话24个字来概括:
说写结合,循序渐进,交叉训练,由易到难,螺旋推进,逐步提高。
下面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说它的训练序列。
其一,从作文教学的任务来看。小学教材教法指出:"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运用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是说话训练;运用文字培养表达能力,是作文训练。前一种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后一种是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作文训练包括说话训练和作文训练两个部分。"由此可见,说和写都是作文教学的内容,它们是密不可分的。从说和写这两个方面来看,教材的序又可以这么来概括:
先说后写,说写结合,只说不写--多说少写--少说多写。
从1-9册的教材看,每组课文都安排了说与写的训练内容,充分体现了说和写的结合。"先说后写"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的均是说话训练,到了第二学期以上逐步安排并增加写的内容;二是一年第二学期以后的写话、写段、写篇的训练绝大部分都是要求先根据题目要求说话,说看到的,说想到的,说听到的,说经历、说事情经过,说物体的外形、颜色、用途等,然后再动笔去写。
"只说不写",指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册教材共安排说话训练8次,安排在每个基础训练的后面,都是要求通过观察,用一两句话说清图意,没有写的要求。
"多说少写",是指一年级第二学期到二年级这个阶段。一年级第二学期共安排说写训练15次,要求写话的是4次。这15次训练中,在基础训练里安排的是8次,在课文后面安排的是7次,第一次写话是在第五单元20课《浪花》后面安排的。是让学生用几句话写自己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比较容易。二年级第一学期共安排训练13次,要求写话的5次,与一年级第二学期比多了一次;二年级第二学期共安排训练14次,要求写话的是7次。
"多说少写"还有一层意思,对写话的练习,强调多说,动笔写的时候可以比说的少一些,简单一些。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写话训练,课本上提的要求是"看图说一段话,再给每幅图写一句话。"
"少说多写",是从三年级开始增加了写的次数。整个三年级两个学期共安排练习30次,其中只说不动笔的8次,要求动笔的是22次;四年级两学期共安排练习31次,其中只说不动笔的3次,要求动笔的是23次;五年级第一学期共安排练习17次,其中只说不写的是4次,要求动笔的是13次。
至此,我们可以从说和写的比重的大小上,看出编者是本着"说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设计作文训练内容的。
其二,从作文教学的要求看,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大纲指出的作文教学的总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应用文,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些要求是分配在小学六年12个学期中来逐步完成的。对这些要求的分解,编者是按组施展的基本格局来设计的。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
低学句--完整、通顺、连贯;
中组段--通顺、具体、准确;
高构篇--具体、形象、明确。
低年级以说写句子为重点,一、二年级四个学期一共安排了50次训练,都是要求学生说写句子的。在一年级的说写要求中,每次训练,教学参考书都提醒我们指导学生说写的时候要注意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到了二年级,又提醒我们指导学生说写时候,除了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外,还要把话说连贯。这是说好话的最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组好段写好篇的基础。
低年级指导学生学句、说句,大纲、教材、教参中,到底要学生学会说写什么样的句子,目标不是太明确。这一点搞不清楚,即使你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去做,收获也不会太大。因此,我觉得大家应该根据大纲、教材、教参的要求以及教学实际,去制定一个句子训练的具体目标。如何定,怎样训练,到后面,我打算谈些粗浅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中年级由二年级学说学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几句通顺连贯的话,到学习写简单的一段话。在 三、四年级的61次训练中,在要求语句完整、通顺、连贯的 基础上,突出强调了所写内容要具体以及用词的准确性。
(高年级 略)
其三、从小学作文文体类别来看,小学作文以写记叙文为主,主要包括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四大类,以及留言、通知、请假条、书信等常用应用文。以上这些不同类别文体的写作训练,是按序列交叉编排在每个年级之中的。
例如,三年级第二学期是这样安排的(不含听说内容)。叙事/应用文(通知)/状物/状物/状物/写人/状物(动)/叙事(活动)/叙事(好事)/叙事或写人/应用文(日记)/叙事/叙事(游戏)/
再如四年级第一学期是这样安排的:应用文(日记)/叙事(趣事)/写人(语言、行动)/写人(尊敬)/写景(秋天)/状物(植物)/叙事(实验)/叙事(人与人之间)/应用文(书信)/叙事(活动)/叙事(场景)/
粗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其实这些不同文体交叉编排在一起,训练表达的要求是一致的。例如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作文是要求写秋天的田野或校园附近的景物,是写景的文章,第六单元的作文是以"我最敬佩的人"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两次习作文体不同,但训练表达的要求都是"抓特点"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这些不同的文体长贯小学六年,它们又自成体系,这个体系体现各类文体的训练重点,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逐步积累的训练原则。例如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第一学期,共安排说写人物的训练8次。训练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侧面去抓人物的特点。第一次是三上第六单元,要求写人物的身材、长相、穿什么衣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是训练学生从人物的外表上寻找特征,这是比较直观的。第三次是四上第二单元的小练笔,写一个人的语言、行动,这是训练学生从人物的言行上来寻找特征,也是比较直观的。一个人说话轻重缓急,表达是不是幽默、流畅,都能反映其内心和品质;第五次是四下第五单元,要求通过一件事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这次训练已经有些难度了;第七次是四下第六单元的听说训练,要求选择熟悉人的外貌、习惯、爱好等方面的内容说话,这是训练学生从人物的外貌、习惯、爱好上抓特点;第八次是五上第四单元写一个对你影响最大的人,也是训练学生通过一件事来抓特点,反映人物的品质。到了五下、六年级还要进行训练训练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最终是要学生能够通过一件或几件事集中写好一个人,反映内心的品质。其他文体的训练也有一定的序列,体现了"交叉训练,螺旋推进"的训练方法。
其四,从小学生的整体能力来看。小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主要是:审题立意的能力,选材组材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检查修改的能力。这个序列隐含在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当中,细致的推敲还是十分明确而有用的。例如审题立意的能力,一年级能弄懂教师的提问,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弄清课后题目的要求;二年级初步养成答题前分析题意的习惯,能自己弄懂课后练习题的意思;三年级能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初步会用分析法审题,能按题目的要求写一段话,认识事物的外部特点和事物的重点部分;四年级比较熟悉地掌握文题与内容的关系,做到题文统一,能从文题上区分写作的体材、人称等;五年级会用比较法审题,能从文题中了解写作的范围及对象,弄清对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掌握审题的基本步骤,认识事物和环境的关系,认识人物外表与内心的联系;六年级能独立地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把握重点,学会根据题目的要求或选取材料确定和提炼中心思想,较全面的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步骤。平时我们每位老师如果都能够按照这个训练要求和序列去做,在每次作文训练中进行落实,学生到了六年级你根本不要担心学生审不准题,立不好意。再如选材组材能力,一年级能要求正确选择较恰当的词语,回答老师简单的提问,说写一句话时要做到词序正确,大体符合事理,看图说话时,懂得按图意先讲什么内容,后讲什么内容;二年级能正确地选取自己听到、见到、想到的内容,回答别人简单的提问,说写几句话时,做到词序、句序正确,看图和实物、实景说话时,会选择图中的主要内容说话;三年级能熟练地按要求运用自己听到的、见到的、想到的材料,准确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并做到句序正确,条理清楚,能围绕一个中心把读到、听到、看到的故事,有选择地讲给别人听,能根据文题的要求选择具体材料,写出有开头、中间、结尾的一段话,说写一段话会用"连续""总分"的构段方法;四年级能根据文题的要求选择有意义的材料写一件事(包括活动),能用总分、并列、连续、根据构段方法写好片断,说写一件简单的事,做到内容具体、真实、条理清楚;五年级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使材料做到真实、准确、典型,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以及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文章,掌握几种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写简短的记叙文时,做到有详有略,注意前后照应,学会编写写作提纲;六年级能独立地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材料力求新颖,写简短记叙文时,能注意详略得当,注意各部分内容的过渡、照应和前因后果,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地点转换顺序、时间先后顺序和几个性质并列组织篇章,会列扼要的写作提纲。
(遣词造句、检查修改能力略)
其五,从构成作文能力的基本要素来看。构成一个人作文的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观察,二是思维,三是语言。作文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认识事物靠观察的思维,表达则离不开语言。观察、思维表达三者既不是彼此孤立,也不是简单相加,而是相互联系、交互发展的。其中观察是基础,抓好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就观察能力培养训练的角度,可以看出新教材"低年级以观察图画为主,中年级以观察实物(景)为主,高年级以观察生活为主。"低年级说写训练基本都配有图画,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在中年级则集中安排了观察人物、动物、建筑物、蔬菜、特产、植物、小制作、场景等多次实物、实景的观察训练。在高年级(仅从第九册看)就集中安排了写生活中见到过的好人好事、发生在身边的有意义的事、经历过的感人的事、生活中熟悉的人、生活中影响大的事、生活中敬佩的人物等等。没有观察生活的能力,就无法写真写好这类文章。就思维培养的角度看,低年级侧重于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注意丰富他们的表象,指导捕捉图画画面的形象,启发联想和想象。中年级要充分发挥思维的核心作用,尤其要加强"概括--具体"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高年级有意识地抓好思维能力的训练,特别要抓好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工作,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丰富感性认识,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提炼出对生活的认识、思想和感受。
前面所讲关于作文的序,只是我个人通过学习的认识,仅供参考。去教,不知道怎么教,当然就不会教好,教不好,这一步训练就落空了。现在有不少三年级以上农村小学生,话说不完整,或者答非所问,或者颠三倒四,有的甚至不敢讲话。我觉得一个人话讲得流畅也有一个过程,那就是愿说--敢说--会说--善说。所以,孩子一入学就要为其创设好说话的环境,让每个一年级学生想说话、敢说话。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老师是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不能无端地批评责备。曾听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师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学生答对了,但声音小了些,老师把脸一沉说:"看来你三天没吃饭了,得了大病啦,说话像个抽油气的样子!"接着老师重新喊一个同学回答,这个同学吸收了上位同学的教训,把声音放大了,老师听了还是不高兴,仍然把脸一沉说"麻雀生鹅蛋,咋起来凶呢。"学生声音小不是,大也不是,无所适从,三次一来,还有谁愿说话,还有谁敢说话。如果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对了,老师能说"问题答对了,很好,如果声音再大一点,让全班同学都听到,那就更好了,愿意再说一遍吗?"学生用大声音把问题又说一遍,老师再带头鼓个掌,效果就会迥然不同。
第二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时学生不愿说、不敢说,是因为无话说,或者是无从说起。因此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环境、意境,特别是低年级的说话都有直观的彩图,学生看了还是有话说的,但要学生说好,打心底里想说,能说准确,我们老师必须动一番脑筋。有位老师教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说话写话,这次训练要学生说写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等,并写几句话。平时,小学生吃的水果是比较多的,但你让他说,让他写,可能感受不太深了,平时拿到水果只管吃,只要可口好吃就行,管不了那么多。这天放中学,老师让同学们下午上学,每人带一只水果,等上过体育课,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统一吃。上了体育课,学生口渴,经老师提示先看外形,再吃,就更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味道、口感。到了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由从一年级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到二年级的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对说话的条理性提出了要求,这也是训练学生联句成段的基本要求。怎样把几句或多句意思相关或表达同一意思的句子联成一段话,这就必须使用到句群方面的知识了。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说写训练,要求学生说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要说写活动名称,重点说活动过程 ,说写过程的先后顺序不能乱,这就要引导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顺接式句群把活动过程 写清楚。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说话续写故事,要求根据课文《小摄影师》讲的故事,想一想以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想好了讲给大家听。这次训练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摆理由,用"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一并列式句群来续说,也可以用"因为……所以……"因果式句群来续说。
一句话,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把说的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说。
其次,要十分重视中年级段向篇的过渡训练。三年级进入了由段向篇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作文训练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把握好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学作文了。老师、学生、家长都很清楚。因为这个年级就有固定的写作本子了,要求完整固定的习作次数。三年级要做作文,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可以,但不要人为地制造心理压力,使学生惧怕作文,进而丧失孩子写作的积极性,所以我觉得,⑴说写要自然过渡。例如三年级第一次习作是看图《悄悄话》写作文。我们可以不要过讲这是作文,要做到怎么怎么,还应该和在二年级一样,指导学生看图,然后要求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比较有条理地写下来,先写在课外作业 本上,老师修改后誊抄到作文本上,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上三年级要写的第一篇作文,让学生感到:哇,这就是作文,不是很容易吗?(2)指导要精细、得当。不能不指导,草草了事,又不能指导得太高,更不能简单化,干脆把现成的范文抽去一些词句,往黑板上一写让学生填填空。我觉得三年级起步写片断,文章的基本架子,老师帮助搭一搭还是可以的,但重要的核心内容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想象思考,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老师不要包办代替。《悄悄话》的核心内容是小孩子对爷你说的什么悄悄话。曾经到一个学校视导,发现一个班的学生全部写的是小孙女告诉爷爷姐姐考上大学啦!这位老师的指导是不精细的,同时又是不太符合实际的。我校的一位老师是这样指导的: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经过讨论认为是初春);图上画了哪两个人物?小女孩手里拿着什么?(通知书);个通知书是给谁的?(爷爷、哥哥、自己、爸爸、妈妈、姐姐……都有可能);这通知书怎么到了小女孩的手里?这样提示、指导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教学参考书提醒我们"不能千篇一律"的问题就不会发生了。
第三,批改不能拔高要求。对他们的文章要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能在草稿上改就更好,作文本上"满天红"学生看了会丧失积极性;分数不要给得太低,语句通顺,事情又说得比较清楚,可以给100分、95分。评语一是不能要求过高,什么层次不明,条理不清,中心不突出之类已超出三年级作文要求下评语,二是老师下的评语学生要能看得懂,学生认不得,看不懂,评语有什么作用呢?有一所学校的三年级36个学生的某次作文,老师给其中的14位学生写了批语,我把学生一一找来,竞没有一个学生能把老师的批语读下来,是因为老师的字写得过分潦草。现在有不少地方作文批语作了改革。山东省烟台市"双轨运行"教改试验,每次作文本发下来,学生急于要看的就是教师给下的批语。我们这儿学生急于要看的是老师给打的分数,分数高,满意了,松了口气,分数低,叹一口气,而后就什么也不去管了。而烟台学生看了老师的批语还要自觉自愿地去做隐形的写作练习。例如一位学生写了他暑假里与爸爸妈妈外出旅游,拍了几张漂亮照片的事。文章写得不错,老师批语:"你能勇敢地爬上峰顶,不简单!和爸爸妈妈拍的那几张照片,一定非常漂亮,愿意带给老师、同学们看一看吗?让大家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可以想象,该生一定会把照片带来,让大家传阅,而且还会得意洋洋地向同学们叙述爬山的情况。还有一位学生写自己过生日,亲戚朋友怎样祝贺、送了好多礼品等等。老师的批语:"你真幸运!这么多人来祝贺你!每一件礼品都寄托着亲人对你的期望!这期望是什么,想过吗?你应该怎样去实现它?"这孩子见了这样的批语绝对不会不思考,绝对不会无动于衷!
2、授之以法。大家对完整句子、完整的有条理的句群怎样说,怎么写,已有了认识,一个句群是一段话,一段话可以说是一个片断,一个片断可以是几段话组成。这就告诉我们写一段话和写一个片断是有区别的,写片断可以并且应该分成自然小节来写,片断应该是由两个以上的自然段合成的意义段(逻辑段)。三年级第一学期习作要求都是"用一段话写下来"到了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开始"用一、两段话写下来",把段的训练推上片断训练的高度。片断、段与段之间是有联系的,层次必须分明,条理必须清楚,就要把组段的基本方法有机地教给学生。这些方法诸如:总--分;分--总;总--分--总。
要重视学生写作心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所谓写作心理能力,是指人们在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多种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由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构成。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这种反映要以人的心理为中介。作文教学如果只抓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学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作文教学的得失,往往与是否重视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
1、要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尽管老师要求学生写的都是亲身经历的、熟悉的人或事,但学生写起来,内容空洞仍是普遍性的问题。这都和学生不善于观察有关。他们不懂怎样选择观察点,不能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没有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对客观事物只获得笼统的印象,留在脑海里的只是一般化的概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四年级作文提出"真实具体"的要求,这个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真实地反映客观,二是真实地表现主观。要真实地反映客观,如实地写,不走样,就必须观察入微,要看到事物的形象和特征,更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现主观,就是口心一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威尼斯的小艇》全文只有400来字,就把小艇的特点写得细致入微,这就是作文仔细观察的结果。再如《大海的歌》就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典型。观察能力如何培养,一是教给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多布置些比较观察的作业 ,不要太难,但必须经过亲自观察才能完成。例如,一件白衣服,一件黑衣服同时在太阳底下晒,哪件先干?把桔子皮同时放在水里、酒里泡两天,水是什么颜色,酒是什么颜色?等等。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不能说,你们自己看吧,就了事了。因为学生不懂得应该怎么看,要老师引导他才行。例如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校园一角》,先让学生看花圃里花,由于指导不到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天×日,老师让我们到×处看花,花圃里的花真多,也非常漂亮,好看极了。文章就结束了。另一位老师注意指导,效果就不同了,他事先给学生作出提示:花圃里的花多不多?数一数共有多少种,他们各叫什么名字?花圃里的花美不美?注意看花叶的颜色、花朵的大小、花瓣花芯的不同。花圃里的花香不香?闻一闻,最香的是哪几种,它们叫什么名字?二是注意观察活动的组织。有些文题并不是经过一两次观察就能写成的,有的甚至要经过个把季度的时间。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提前作好准备。例如观察一种植物、动物等,就是这样。三要教给一般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主次程序法(先中心后四周);方位程序法(由远及近,由近远);比较对照法(分析比较,寻找相同点,区别相异点);时间推移法;移步换景法等等。
2、要重视发挥形象思维在学生写作训练中的作用。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形象思维的作用常常被忽视了。大纲规定高年级的作文要写得具体真实,这就要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但小学生语文表达上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倾向于综合、抽象、笼统。例如害怕,只会说"很怕很怕",而不会从心跳、呼吸、言语及动作等方面去描写。作文训练就要充分重视这种"形象"的作用。例如同样写雨,学生就有各种程度不同的形象表达(1)那天天气很不好。(太抽象,不知是下雨、下雪还刮大风);(2)那天天下着雨。(稍具体);(3)那天下着大雨(稍具体,但雨有多大,形象化不够);(4)那天下着倾盆大雨。(较形象);(5)那天雨下得真大,雨打在布伞上发出"叭叭叭"的响声。(很形象)。
一句话,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序列还是比较清楚的,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一样重视起来,结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地进行不懈的训练,我们全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表达能力训练序列及训练方法浅谈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表达能力训练序列及训练方法浅谈相关的教案:
- 《好孩子》词句训练设计2015-05-04
- 《北风和小鱼》说话训练课堂实录(片2015-04-06
- 5 大年夜(听说训练)2015-03-15
- 我的家(听说训练)2015-03-13
- 口语交际训练的两个法宝2015-03-13
- 买铅笔 (听说训练)2015-03-10
- 4 我的家(听说训练)2015-01-28
- 我长大干什么(听说训练)2015-01-10
- 用变式训练教《小山羊》2014-12-11
- 浅谈《长征》一课的情感教学2014-09-22
- 阅读训练(一)2014-05-26
- 在“对话”中展现习作训练的多维性2014-05-21
- 快速阅读训练有感2014-05-05
- 低年级更要抓好“读“的训练2014-05-05
- 浅谈朗读(网友来稿)2014-04-15
- 上一篇:优化电教手段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 下一篇:《找春天》口语交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