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
众所周知,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诱导学生质疑问难。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难免会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创造学生喜爱的环境:通过多种形式肯定学生的提问,比如,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充满赞赏的话语;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赏识学生的独创。只要学生有一点新思想、新发现,就应该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
把握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要根据“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味”的阅读顺序和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掌握略读或粗读的方法。比如,首先让学生快速地阅读全篇,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设计一些浅层性的问题。对于篇幅较长或信息较多的文章可以用图示法列出重要信息项目,再设计问题。对于文章中尚未弄懂的知识,比如生词、短语、句子、语境等,要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并利用所掌握的句法、构词法和词汇,设计一些猜测性的问题。这一阶段的问题属于初级阶段,答案可以直接在文章中找到。
第二阶段是学生细读以后可以设计两类问题,一类是找出文章中的重要事实或细节设计理解性问题,另一类是辨认哪些细节在文章中没有被提及等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广开思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和认识通过问题形式表达出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在阅读中所产生的好奇、好问、困惑、矛盾等心理特点,采用小组讨论争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和争辩,鼓励学生提出相互矛盾或两难判断的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启发,达到异中求同,最后,形成一个紧扣教学目标,有目的性、全面性的问题链,最后教师统筹解决,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可以要求学生研读文章,对文章作进一步探究。当学生细读文章时,要指导学生围绕其结构特点及中心思想去提问,比如,如何认识作者的写作目的,发现作者的失误和偏漏,对作者的观点提出异议,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如何进行推理判断等,这类问题需要跳出“因循守旧”的框架,所以要求学生树立“标新立异”的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地方进行思考和分析,用自己独特的思路设计真实反映自己的所想所感的问题。
教师在每一阶段都要抽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进行相互合作交流,提出个人的疑难问题,简单的当场解决,较重要的和较难的问题经过认真筛选后在全班交流。筛选问题不仅是选择的过程,而且还是完善、合并、修正说法的过程。在组内交流时要求学生把在思考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描述出来,这对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难免会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创造学生喜爱的环境:通过多种形式肯定学生的提问,比如,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充满赞赏的话语;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赏识学生的独创。只要学生有一点新思想、新发现,就应该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
把握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要根据“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味”的阅读顺序和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掌握略读或粗读的方法。比如,首先让学生快速地阅读全篇,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设计一些浅层性的问题。对于篇幅较长或信息较多的文章可以用图示法列出重要信息项目,再设计问题。对于文章中尚未弄懂的知识,比如生词、短语、句子、语境等,要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并利用所掌握的句法、构词法和词汇,设计一些猜测性的问题。这一阶段的问题属于初级阶段,答案可以直接在文章中找到。
第二阶段是学生细读以后可以设计两类问题,一类是找出文章中的重要事实或细节设计理解性问题,另一类是辨认哪些细节在文章中没有被提及等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广开思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和认识通过问题形式表达出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在阅读中所产生的好奇、好问、困惑、矛盾等心理特点,采用小组讨论争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和争辩,鼓励学生提出相互矛盾或两难判断的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启发,达到异中求同,最后,形成一个紧扣教学目标,有目的性、全面性的问题链,最后教师统筹解决,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可以要求学生研读文章,对文章作进一步探究。当学生细读文章时,要指导学生围绕其结构特点及中心思想去提问,比如,如何认识作者的写作目的,发现作者的失误和偏漏,对作者的观点提出异议,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如何进行推理判断等,这类问题需要跳出“因循守旧”的框架,所以要求学生树立“标新立异”的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地方进行思考和分析,用自己独特的思路设计真实反映自己的所想所感的问题。
教师在每一阶段都要抽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进行相互合作交流,提出个人的疑难问题,简单的当场解决,较重要的和较难的问题经过认真筛选后在全班交流。筛选问题不仅是选择的过程,而且还是完善、合并、修正说法的过程。在组内交流时要求学生把在思考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描述出来,这对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英语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英语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相关的教案: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2014-12-24
- 小学英语现状反思2014-12-24
- 小学英语 课后反思2014-12-23
-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2014-12-23
- 英语教学反思《Let It Be 》2014-12-22
- 反思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方法2014-12-22
- 英语教学反思范文2篇2014-12-22
- 新标准英语3A Moudule 12 Unit 1 “I2014-12-22
- 高三英语复习课反思2014-12-22
- 英语学习的策略2014-12-19
- 英语口语教学浅谈2014-12-19
- 低年级英语教学反思2014-12-19
-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2014-12-19
- 关于英语单元测试题选题策略的思考2014-12-18
- Lesson19 (Book Two人教版)英语教2014-12-18
- 小学英语趣味教学得失2014-12-18
- 初一英语教学反思——英语教学活动中2014-12-18
- 英语月考后的反思2014-12-17
- 英语新教材的语法知识学习2014-12-17
-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1)2014-12-17
-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2014-12-16
- 切不可不求甚解望文生义------英语中2014-12-16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反思2014-12-16
- 反思高中英语教学2014-12-15
- 上一篇:反思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 下一篇:英语教研活动带来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