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为了忘却的记念
教学要点:
1、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旨。
2、学习文中夹叙夹议的方法和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
合运用。
3.学习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解题;文中难懂的字句;关于冯铿的插写及三个“疑心”。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理解第一部分。
一、导入 新课:
一年前,大家读过一篇鲁迅先生的纪念性散文,那是为祭奠先烈,激励生者而作的。和蔼的,常常微笑着的刘和珍的形象使我们难以忘怀,在那次惨案中还有四十几名青年遇难。事隔五年后的1931年,柔石、白莽、冯铿,李伟森、胡也频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在上海龙华监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面对反动派的卑劣行径.鲁迅先生悲愤之情凝于笔端、写下了又一篇纪念先烈的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不同于前一篇的是,
在记念的前面加了“为了忘却”几个字,这“忘却”意味着什么?这是本文的重点,留待大家思考。
二、体裁:杂文,又叫纪念性散文.以记叙为主。溶抒情议论为一体,这里“记”同“纪”。
三、题目的语法结构:
a 为了忘却的记念 介宾短语, 表目的
b 为了忘却的记念 偏正结构, 名词短语
四、听录音,根据第一部分内容质疑。
五、读音:登载 zai 邮寄 you 爱憎 zeng 着落 zhuo
六、第一段,解题:
“忘却一一轻松一一摆脱”:无限止地沉缅于悲愤中是令人窒息的,写此文正是为了暂时搁置痛苦.从悲愤中摆脱出来。因为“夜正长,路也正长”,鲁迅先生写此文既要纪念被害青年,同时又要激励后来者继续他们未竞的事业,因为作者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所以这“忘却”是暂时的搁置.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投入战斗,这正是写此文的目的所在。这个目的在文章的开头作了明确的交待,接下来就是写与这几位青年的相识与交往,主要写白莽和柔石。第一部分写白莽。
第二课时
一、阅读分析:
作者是由报章不登载几位青年作家遇害的消息引出白莽这个人物的。第二段除引出人物外,还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作了交持,当时的上海,是怎样的情况呢?
1、分析第一句语法关系,提问关于报章的反应。
比较 | { | 不敢: | 同情但胆小 |
不愿: | 不同情, 认为与己无关 说明白色恐怖严重,政治黑暗 | ||
不屑: | 不值得, 反动文人 |
2、自读3—6段,思考:
(1)三次交往有何不同?
第一次:送原文 拘谨
第二次:送译稿 熟悉
第三次 出 狱 知交“不禁失笑”告命“革命者”
鲁迅先生曾去信解释,表现了对青年人的关心与爱护,三次交往的过程写出了他们相互的了解和信任,表现了白莽的坚定与乐观。
(2)为何写两本书?
赠书一一译书一一失书
鲁迅先生和白莽同样曾是热血青年,同样曾热爱彼得菲的诗,文学是纽带,是媒介,是桥梁,是他们结识与相交的见证。作者写出这两本书的来之不易,才更觉失之可惜。作者无限痛惜:他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两本集子,他还失去了文学上的朋友和革命的同志--那位刚刚出狱,穿着棉袍,汗流满面的白莽,那个坚定乐观地笑着的青年,这对鲁迅那颗慈父般的心该是怎样的刺痛啊!然而白莽的死留给作者的绝不仅仅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更多的是激励和鼓舞,这种精神又在先生笔下不断升华,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的青年。
(3)结尾写:这书还是托柔石送去的呢!这是一个巧妙的过渡,引出下文要写的人物--柔石。
第三课时
一、检查订正字词:
竦:向上, 通“耸” | 斐:显著,斐然;有文采的样子 | ||||
孺:子,幼儿 | 偈子:佛教中的唱词 | 挈:携带 | |||
缁:黑色 | 锢:禁闭 | 苑:园地 眷眷 拳拳 | |||
抨击 | 气焰 | 朝花社 | 吮血 | 白化 | 版税 |
信札 | 客栈 | 囚系 | 累及 | 什物 | 大王 |
二、分析第二部分:写柔石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柔石的什么特点?
(1)模样:硬气“迂”倔强,耿直,几分书生气;
(2)办刊物:热情,无私,吃苦耐劳;
(3)看社会:书生气十足,单纯,幼稚,善良;
(4)个人生活:对女朋友“迂”古板;对鲁迅:热情,忠厚;作者议论:“损己利人”写柔石的无私,更充满感情。
(5)文学创作:“只要学起来”:进取,倔强,硬气,高度评价;“真的学起来”转而自责,否定“疑心”。
2、表达方式:叙议结合
3、不理解的句子?
三、第三部分:双线合一,写他们一同被捕(左联成员)。
四、第四部分:写柔石白莽等人的被捕和遇害,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本部分有两条线索:
1、柔石等人被捕至牺牲的经过(叙)
2、作者的境遇和悲愤之情(叙、议)
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揭露反动派的残忍卑鄙,歌颂烈士的坚定与高尚,表达作者对反动派的痛恨和对烈士的哀悼。
第一条线索为主:
柔石:被捕时间、地点,诀别,短信,被杀,回忆母子之情;
白莽:较熟,诗集译文,为崇高的信仰而付出生命;
冯铿:略写;李伟森,胡也频:略,不熟悉;
小结:由歌颂与控诉交织而成的悲愤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作家无限的关怀爱护,崇敬怀念,爱之愈深、失之愈病。这种情感通过记叙(有感情的记叙)、抒情(直抒胸臆)、和议论(高度评价,严厉谴责)等综合表达方式得以表现。
第四课时
一、分析第五部分:以强烈的抒情语句抒发自己的悲愤.与开头遥相呼应,抒发了对烈士的怀念、尊敬之情。
I、过渡,由回忆到现实,由记叙到抒情。
2、揭露政治黑暗:“无写处”。
3.控诉,点题呼应.表达坚定的信念.肯定烈士的价值与意义
二、写作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线索“悼念烈士”,各部分巧妙过渡衔接。
2、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
3、朴实、深刻、含蓄的语言。
4、使用典故.用以佐证。
5、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背诵,理解。
三、质疑
四、订正思考与练习
第二册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第二册为了忘却的记念相关的教案:
- 初中语文第二册教案2014-11-26
-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2014-09-02
- 第二册树郭橐驼传2014-09-02
- 第二册我们对香港问题的立场2014-09-02
-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2014-09-02
- 第二册滕王阁序2014-09-02
- 第二册黄鹂2014-08-28
- 第二册过秦论2014-08-28
- 第二册鸿门宴2014-08-28
- 第二册兰亭集序2014-08-18
- 第二册归去来兮辞2014-08-18
- 第二册师 说2014-08-18
- 第二册阿房宫赋2014-08-12
- 第二册沈从文与九妹2014-08-12
- 第二册何满子:八旬老人少年文2014-08-12
- 第二册物种起源2014-08-12
- 第二册神奇的极光2014-08-12
- 第二册句式的选用2014-08-12
- 第二册常用标点符号主要用法2014-08-12
- 第二册咬文嚼字2014-08-06
- 第二册读《伊索寓言》2014-08-06
- 第二册说“木叶”2014-08-06
- 第二册米洛斯的维纳斯2014-08-06
- 第二册装在套子里的人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