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案例评析
动手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两段话,都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例如,在“尝试新问题”这一问题上,在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看线段图边思考边填表”,然后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讲解”。学生动手列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的式子,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实践。再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动手实践,解决夷陵长江大桥主桥的长度问题,听课者看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积极性甚高,思维活跃,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例如,在“设疑激趣,引导探索”部分,老师引出了“两辆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出发”问题后,就让学生去自主思考探究,自主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老师“出示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相向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求解小强和小丽两家相距多少米。学生经过思考、合作探索、尝试列式求解后,终于自行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只作积极的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不作任何的解答。又如,“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夷陵长江大桥主桥的长度问题,也是学生自主探索、自行尝试列式解决的。从课堂的学习氛围看出,学生的自主探索,确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如是说: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是很有效的方式。因为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优于个体的独自的学习。让学生合作交流,这堂课做得比较扎实。例如,在“尝试新问题”部分,老师“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通过合作交流,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又如,“同桌二人用一把尺子,两块橡皮合作演示小强和小丽的行走的路程。”这一堂课,学生的合作交流,有自由组合合作交流,有同桌合作探究,有小组合作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积极主动,讨论认真活跃,交流颇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搞花架子,流于形式。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做到了如《数学课程标准》所说的:“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例如,在“设疑激趣,引导探索”部分,老师引出了“两辆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出发”问题后,就让学生去自主思考探究,自主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老师“出示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相向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求解小强和小丽两家相距多少米。学生经过思考、合作探索、尝试列式求解后,终于自行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只作积极的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不作任何的解答。又如,“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夷陵长江大桥主桥的长度问题,也是学生自主探索、自行尝试列式解决的。从课堂的学习氛围看出,学生的自主探索,确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如是说: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是很有效的方式。因为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优于个体的独自的学习。让学生合作交流,这堂课做得比较扎实。例如,在“尝试新问题”部分,老师“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通过合作交流,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又如,“同桌二人用一把尺子,两块橡皮合作演示小强和小丽的行走的路程。”这一堂课,学生的合作交流,有自由组合合作交流,有同桌合作探究,有小组合作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积极主动,讨论认真活跃,交流颇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搞花架子,流于形式。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做到了如《数学课程标准》所说的:“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数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案例评析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数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案例评析相关的教案:
- 猜想、操作、反思―――“互相垂直”2015-04-27
- 《面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2015-04-24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2015-04-23
-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2015-04-13
- “5以内的加法”教学案例2015-04-02
- 《认识钟表》案例评析2015-04-02
-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课堂教学2015-04-02
-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015-04-01
-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与2015-04-01
-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015-04-01
-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案2015-03-28
- 和谐愉悦 主动探索--《统计》教学2015-03-28
- “用数学”教学实录与评析2015-03-24
- 《什么是周长》设计.评析.反思2015-03-22
- 《9加几》教学案例设计及我对算法多2015-03-22
-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2015-03-21
- 《比较》一课教学案例2015-02-28
-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分析2015-02-26
- 《分桃子》教学案例2015-02-26
- 《小统计》教学案例的反思2015-01-28
- 学生动手实践---《角的作图》教学反2014-12-09
-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案例2014-11-08
-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案例与2014-10-18
- 让学生在玩中放飞思维,获取知识,发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