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理念 自由宽松的课堂
阅读教学不仅重视朗读中语感的训练,更应放手让学生随文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亲身体验,自我悟量的过程,如刘丽丹老师执教的《两只小狮子》就充分开放让学生去自己品读体会,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师:出示两只小狮子的图片问:看看这是两只什么样的小狮子?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一只小狮子很勤劳,看它正在练功呢。
生:一只小狮子很懒,看它正架着二郎腿躺在树下睡懒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读书中是怎么写这两只小狮子的?
(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观察与表达的能力。通过看图,自由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注意文本的合理应用,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图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图意。)
师:同学们读得真用心。你们读了课文后,想演一演这两只小狮子吗?怎样演才像呢?同桌交流一下。
生:我想扮演勤劳的狮子。
师:请你演一演那只勤狮子。
生:天刚亮,勤劳的小狮子就开始练习(动作表演)滚(转着身子)、扑(向前扑的动作)、撕(双手撕抓)、咬(龇牙裂嘴的样子)
师:他演得怎样?如果整天做这些动作,你们觉得怎样?
生:演得真像。要是整天这样练习一定很辛苦,很累。
师:是的,我们的勤狮子整天都这样做,你想对小狮子说什么?
生:勤狮子你真了不起,一点也不怕苦不怕累,我要向你学习。
生:勤狮子你以后一定能成为林中之王!
……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心中自主探究,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再通过生动活泼的角色表演,去揣摩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行为表现,体验苦练本领的不容易,从而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只有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就必须不怕苦不怕累!)
师:出示两只小狮子的图片问:看看这是两只什么样的小狮子?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一只小狮子很勤劳,看它正在练功呢。
生:一只小狮子很懒,看它正架着二郎腿躺在树下睡懒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读书中是怎么写这两只小狮子的?
(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观察与表达的能力。通过看图,自由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注意文本的合理应用,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图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图意。)
师:同学们读得真用心。你们读了课文后,想演一演这两只小狮子吗?怎样演才像呢?同桌交流一下。
生:我想扮演勤劳的狮子。
师:请你演一演那只勤狮子。
生:天刚亮,勤劳的小狮子就开始练习(动作表演)滚(转着身子)、扑(向前扑的动作)、撕(双手撕抓)、咬(龇牙裂嘴的样子)
师:他演得怎样?如果整天做这些动作,你们觉得怎样?
生:演得真像。要是整天这样练习一定很辛苦,很累。
师:是的,我们的勤狮子整天都这样做,你想对小狮子说什么?
生:勤狮子你真了不起,一点也不怕苦不怕累,我要向你学习。
生:勤狮子你以后一定能成为林中之王!
……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心中自主探究,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再通过生动活泼的角色表演,去揣摩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行为表现,体验苦练本领的不容易,从而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只有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就必须不怕苦不怕累!)
开放的理念 自由宽松的课堂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开放的理念 自由宽松的课堂相关的教案:
- 让学生带着“?”进课堂2015-06-19
- 《画杨桃》课堂简评2015-06-17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2015-06-09
- 《记一辆纺车》教学反思——提高课堂2015-06-06
-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2015-06-05
-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2015-06-05
- 带着理念进课堂,伴随反思出课堂2015-06-05
- 让快速阅读尽快走进语文课堂2015-06-04
-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2015-06-04
-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技巧2015-06-04
- 《松鼠和松果》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2015-05-31
- 《胖乎乎的小手》课堂教学评析2015-05-28
- 语文课堂设问的技巧2015-05-28
- 关于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反思2015-05-28
- 小课堂 大社会《诚实的孩子》听课实2015-05-28
-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感受与反思2015-05-26
- 聆听课堂,追寻语文教学的真谛2015-05-20
- 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2015-05-20
- 紧扣“趣”字,激活课堂 ——《我是2015-05-20
- 《友爱》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2015-05-20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2015-05-02
- 课堂因提问而精彩 ---《家》教学2015-04-27
- 从《雷雨》教学看课堂活力的生成2015-04-25
-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2015-04-20
- 上一篇:让“乌鸦”在诵读中“喝着水”
- 下一篇: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