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应用题 例1
课时目标:
1、 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 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的方法。
3、 知道用一种解法检查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板书设计:
应用题
(一)每箱卖多少元? (二)5箱有多少个?
( 学生板演处)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把我班打扮得漂漂亮亮,想买一些彩丝,买两捆,每捆10条,每条5角,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
1、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把学生不同解法板演到黑板上。
(一) 2×10=20(条)
(二) 10×5=50(角)
20×5=100(角)=10(元)
50×2=100(角)=10(元)
学生讨论:那种方法准确,每一步求什么?
3、 列综合算式该怎样做?
学生自己列综合算式 交流讨论
师强调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指名板演 并说说你的想法。
四、实践应用
练习二十二 第4、5题
独立完成,再订正。
五、交流收获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略)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我采用了“引出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归纳总结——深化知识的思路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他发挥自己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空间及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注意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创新能力。我觉得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只要学生能够合理推理解答,求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就应给予肯定。但教师不必要强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这样解答或直接告诉学生,还可以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只要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想象、思考,合理推理后,能自圆其说,教师就应给予鼓励、肯定和赞扬。
课时目标:
1、 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 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的方法。
3、 知道用一种解法检查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板书设计:
应用题
(一)每箱卖多少元? (二)5箱有多少个?
( 学生板演处)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把我班打扮得漂漂亮亮,想买一些彩丝,买两捆,每捆10条,每条5角,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
1、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把学生不同解法板演到黑板上。
(一) 2×10=20(条)
(二) 10×5=50(角)
20×5=100(角)=10(元)
50×2=100(角)=10(元)
学生讨论:那种方法准确,每一步求什么?
3、 列综合算式该怎样做?
学生自己列综合算式 交流讨论
师强调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指名板演 并说说你的想法。
四、实践应用
练习二十二 第4、5题
独立完成,再订正。
五、交流收获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略)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我采用了“引出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归纳总结——深化知识的思路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他发挥自己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空间及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注意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创新能力。我觉得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只要学生能够合理推理解答,求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就应给予肯定。但教师不必要强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这样解答或直接告诉学生,还可以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只要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想象、思考,合理推理后,能自圆其说,教师就应给予鼓励、肯定和赞扬。
《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的教案: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2015-04-29
-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2015-04-29
-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04-28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8
-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2015-04-27
- 猜想、操作、反思―――“互相垂直”2015-04-27
-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4-25
-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圆的周长2015-04-25
-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孩子--《圆形2015-04-25
- 200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5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015-04-25
- 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2015-04-24
-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反思2015-04-24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2015-04-23
-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体会与反思2015-04-23
- 《加和减》案例与反思2015-04-22
- 连除应用题教学片断2015-04-22
- 《年月日》教学反思2015-04-22
- 《实际测量》的教后反思2015-04-22
- 《年月日》案例与反思2015-04-22
-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2015-04-22
- 上一篇:《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 下一篇:对于小学生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一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