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步测和目测
教学内容:步测和目测。
教学要求:
认识步测和目测的作用,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方法,能够用步测和目测测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学生试说一说测量的意义?
测量土地一般用哪些工具?
怎样测定一条直线?
二、新授。
1、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土地的方法以及用工具测量距离。当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十分精确时,也可以用步测和目测。(揭示课题:步测和目测)
(一)、学习步测的方法。
1、 测定一步的长度
步测时,必须知道自己一步的长度是多少。首先要测定一步的长度。
让一名学生在教室迈几步,然后讲清一步的长度指左(右)脚尖至右(左)脚尖的距离。把学生的一步距离用粉笔在地面上画出,即可量出一步的长度。
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由于一个人走一段路,每一步的步长不均匀,这就需要先测量出一步的平均长度。
先用卷尺量出一段距离,再用均匀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的步数,然后用总距离除以步数和就等于一步平均长度。
讲解例1。(课本第87页)
例1:沈强走50米的距离,第一步走7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了80步。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
先学生试做,后教师讲解:
解法一:
一步平均长度=距离÷平均步数
(1)求一次平均步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厘米。)
(79+82+81)÷3=80(步)
(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50÷80≈0.63(米)
答:平均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0.63米。
解法二:
一步平均长度=总距离÷总步数
50×3÷(79+80+81)
=150÷240
»0.63(米) 答:(略)
小结:求一步一平均长度,即用所行的距离除以总步数。
3、求两地间的距离。
教师指出:知道了一步的平均长度就可以用步测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方法是: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数一数所走的步数,用一步平均长度乘以步数得两地间距离。
例2:张健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0.64米,他从操场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共走了125步。这个操场大约多少米长?
距离=一步平均长度×步数
64×125=80(米)
答:这个操场大约有80米。
问:为什么这里用大约呢?(步测的数据不精确)
4、练习。
课本“做一做”
(二)、介绍目测的方法。
1、目测是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练习目测时:
(1)先用测量工具量出一段距离,在每隔10米的地方插上标杆,看看10米、20米、30米……的距离各是多远,同时注意不同距离上标杆附近的人和其他物体的大小。
(2)然后去掉标杆,根据确定目标反复练习,目测自己和指定目标之间距离是多少,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逐步提高目测的准确度。
2、教师总结。
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用步测和目测。学会步测和目测对目学生活很有帮助。
三、巩固练习。
一块地长60米,小强从地的一头走到加一头,第一次走100步,第二次走98步,第三次走99步,一步平均长度多少米?
小华平均一步长度是0.65米,他家到学校距离是1300米。从学校到家需要走多少步?(得数保留整数)。
四、作业 。
课后小结:
和第九册步测和目测相关的教案:
- 第九册 6 统计与可能性 第1课时2015-05-07
- 第九册 5 多边形的面积 第2课时 平行2015-05-07
- 第九册解方程的问题2015-05-05
- 第九册 7 数学广角 第1课时2015-05-05
-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九册)2015-05-04
- 第九册 6 统计与可能性 第3课时2015-05-03
- 第九册 8 总复习 第2课时 观察物体和2015-04-30
- 解决问题(第九册第二单元)2015-04-27
- 第九册 7 数学广角 第3课时2015-04-24
- 第九册 8 总复习 第4课时 可能性和编2015-04-23
- 第九册 8 总复习 第3课时 简易方程2015-04-21
- 第九册 7 数学广角 第2课时2015-04-20
- 第九册 6 统计与可能性 第2课时2015-04-17
- 找质数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九册)2015-04-17
- 数的世界(2)_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2015-04-14
- 小数的四则运算复习_苏教版小学数学2015-04-14
- 第九册 6 统计与可能性 第4课时2015-04-06
- 应用广角_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2015-04-03
- 第九册 3 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2015-04-03
- 北师大第九册《尝试与猜测》教材分析2015-03-18
- 第九册 8 总复习 第1课时 小数乘法和2015-03-15
- 第九册数学教案2014-10-18
-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2014-10-14
- 步测教学设计2014-10-12
- 上一篇:第九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 下一篇:第九册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