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要激发情感动力——浅评《大海音乐会》
[背景] 2004年3月31日,在秀城实验小学开展了以片组为单位的音乐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对邢如飞老师的《大海音乐会》有感如下。
“乐由情起。”这就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发的。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
达尔克罗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所以,音乐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因素的体验,只有抓住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气氛中得到美的感受,提高审美意识。
一、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之所以要注意课堂环境这个因素,是因为优美和谐的课堂气氛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创设情境对情感发展有强烈导向作用。 在进行《大海音乐会》一课教学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之投入。首先,在导入部分,教师以人鱼的故事来吸引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意境;学生的思维被教学语言调动起来了,视觉和听觉被画面调动起来了,使之达到置身于其中的感觉。按着教师用优美的伴奏,抒情的范唱向学生介绍了作品,这时,学生的学唱欲望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带着歌词的意境和画面引起的联想、表象,投入地开始学唱了。
二、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
不同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及不同的情感。歌曲《大海》是一首优美的歌曲,表现了大海的宁静、宽广。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启发学生去感受,体会音乐美。那轻快,跳动的音符简直和学生的特点一拍即合,学生反复地唱着、体味着。可见,挖掘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是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首要条件。
三、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
教材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师生间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教师是情感交往的主体,要将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赢得了学生爱戴,共同创造美、享受美,这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基础。教师那简炼形象准确的教学语言、富有表现力的范唱、激情的演奏、饱满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能随时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之愿意去亲身尝试体验,“情感”就在他们心灵上萌芽了,而且会在演唱、演奏中表现出来。因此,只有教师把音乐艺术形象中所表现出的崇高思想和情感充分揭示出来的时候,音乐对学生才有意义;只有教师把真情实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倾注到歌曲的意境中时,才能激起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到歌声中;只有教师以丰富而深厚的情感、生动而饶有情趣的教法来引导学生的时候,才能引发其表现音乐的真情;同理,只有当他们进入音乐的情境中,进入到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时,歌声才能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活力。总之,只有抓住审美的教育这个核心,才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邢如飞老师在让学生感觉大海的时候,让学生在手臂上,更加体现了这个环节的感染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就该把“情感”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其建立在“意、境、情”三者基础之上。调动情感的目的在于感人、育人,正如赞可夫所说:“感情会在人们行动中成为一种积极作用的力量。”因此,激发情感动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是非常必要的!
“乐由情起。”这就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发的。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
达尔克罗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所以,音乐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因素的体验,只有抓住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气氛中得到美的感受,提高审美意识。
一、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之所以要注意课堂环境这个因素,是因为优美和谐的课堂气氛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创设情境对情感发展有强烈导向作用。 在进行《大海音乐会》一课教学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之投入。首先,在导入部分,教师以人鱼的故事来吸引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意境;学生的思维被教学语言调动起来了,视觉和听觉被画面调动起来了,使之达到置身于其中的感觉。按着教师用优美的伴奏,抒情的范唱向学生介绍了作品,这时,学生的学唱欲望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带着歌词的意境和画面引起的联想、表象,投入地开始学唱了。
二、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
不同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及不同的情感。歌曲《大海》是一首优美的歌曲,表现了大海的宁静、宽广。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启发学生去感受,体会音乐美。那轻快,跳动的音符简直和学生的特点一拍即合,学生反复地唱着、体味着。可见,挖掘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是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首要条件。
三、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
教材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师生间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教师是情感交往的主体,要将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赢得了学生爱戴,共同创造美、享受美,这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基础。教师那简炼形象准确的教学语言、富有表现力的范唱、激情的演奏、饱满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能随时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之愿意去亲身尝试体验,“情感”就在他们心灵上萌芽了,而且会在演唱、演奏中表现出来。因此,只有教师把音乐艺术形象中所表现出的崇高思想和情感充分揭示出来的时候,音乐对学生才有意义;只有教师把真情实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倾注到歌曲的意境中时,才能激起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到歌声中;只有教师以丰富而深厚的情感、生动而饶有情趣的教法来引导学生的时候,才能引发其表现音乐的真情;同理,只有当他们进入音乐的情境中,进入到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时,歌声才能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活力。总之,只有抓住审美的教育这个核心,才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邢如飞老师在让学生感觉大海的时候,让学生在手臂上,更加体现了这个环节的感染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就该把“情感”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其建立在“意、境、情”三者基础之上。调动情感的目的在于感人、育人,正如赞可夫所说:“感情会在人们行动中成为一种积极作用的力量。”因此,激发情感动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是非常必要的!
音乐教学要激发情感动力——浅评《大海音乐会》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音乐教学要激发情感动力——浅评《大海音乐会》相关的教案:
- 一年级音乐《我们爱国旗》歌曲教唱教2014-07-11
- 《小蜜蜂》音乐教学反思2014-07-03
-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2014-07-03
- 新课改反思(一)——音乐教育理念的2014-06-24
- 上好音乐课“法宝”:让孩子自信2014-06-18
- 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尝试2014-06-18
- 小学音乐“反思性教学”的探索和研究2014-06-18
- 音乐教学反思12014-06-18
- 小学中高年级音乐识谱教学反思2014-06-14
- 小学高年级音乐识谱教学反思2014-06-14
-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2014-06-14
- 我对小学音乐反思性教学案例2014-06-14
- 让学生在游戏中渗透音乐技能--〈编2014-06-10
- 反思我的音乐课堂教学2014-06-10
- 新课程中学音乐教材第十五册学期教学2014-06-10
- 敞开歌喉 唱响春天——反思音乐教学2014-06-10
- 音乐课堂充满趣味性2014-06-10
- 谈音乐课的教学反 思2014-06-10
- 反思音乐教学活动《春天》2014-06-10
- 让音乐课堂充满魅力2014-06-06
- 《音乐与戏剧》之《中国歌剧》欣赏课2014-06-06
- 新课标下音乐教学的实践与反思2014-06-06
- 初二音乐教学反思2014-06-06
- 教师如何自主创编音乐补充教材2014-06-06
- 上一篇:唱歌课还是音乐课
- 下一篇:小学命题音乐课观摩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