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作业的反思(三)
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
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学用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贴近生活实际 为了让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中去认识学习数学的重
要性,可设计一些这样的习题。如在学习了不等式的内容后,笔者设置了:
例5 某家长经商一批货,如果本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00元,然后可将本利都存入银行,已知银行月息为2.4%;如果下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20元,但要付5元保管费。试向这批货物何时售出(本月一日还是下月一日)最好?
提示:设这批货的本金为x元,则两种售法收益之差为
(x+100)(1+2.4%)-(x+120-5)=0.024x-12.6.
又如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后,让学生解:
例6 一块形状为三角形的玻璃破碎后,如图2,重新配时需要带去几块?
通过这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用结合的习题,不但使学生用了课本知识,还解决了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作业兴趣。
贴近社会热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商品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为了让学生及早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习题中给予渗透。如结合函数的内容,让学生练习:
例7 某商店以每瓶15元的单价出售化妆品,这种化妆品的制造和销售成本是
每瓶8元。另外每天的固定经费费用400元(如取暖费、租金、保险金等)。现求这
个商店每天应产销多少瓶化妆品才能获得利润300元?若每天销50瓶,是亏损还是
盈利?
这种从当今“商品经济热”的实际出发而设计的习题,使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当一回“小能人”、“小经理”,形成为用而学,越学越有用,越学越爱学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习题,加强设计“精品”习题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习题务必求新、求活、求近,并将求新、求活、求近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让习题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激发器。要让学生产生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绪的最佳境界。
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
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学用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贴近生活实际 为了让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中去认识学习数学的重
要性,可设计一些这样的习题。如在学习了不等式的内容后,笔者设置了:
例5 某家长经商一批货,如果本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00元,然后可将本利都存入银行,已知银行月息为2.4%;如果下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20元,但要付5元保管费。试向这批货物何时售出(本月一日还是下月一日)最好?
提示:设这批货的本金为x元,则两种售法收益之差为
(x+100)(1+2.4%)-(x+120-5)=0.024x-12.6.
又如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后,让学生解:
例6 一块形状为三角形的玻璃破碎后,如图2,重新配时需要带去几块?
通过这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用结合的习题,不但使学生用了课本知识,还解决了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作业兴趣。
贴近社会热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商品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为了让学生及早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习题中给予渗透。如结合函数的内容,让学生练习:
例7 某商店以每瓶15元的单价出售化妆品,这种化妆品的制造和销售成本是
每瓶8元。另外每天的固定经费费用400元(如取暖费、租金、保险金等)。现求这
个商店每天应产销多少瓶化妆品才能获得利润300元?若每天销50瓶,是亏损还是
盈利?
这种从当今“商品经济热”的实际出发而设计的习题,使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当一回“小能人”、“小经理”,形成为用而学,越学越有用,越学越爱学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习题,加强设计“精品”习题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习题务必求新、求活、求近,并将求新、求活、求近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让习题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激发器。要让学生产生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绪的最佳境界。
关于数学作业的反思(三)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关于数学作业的反思(三)相关的教案: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2015-04-29
-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2015-04-28
- 数学是什么?2015-04-28
-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04-28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8
- 新课标下的数学活动2015-04-28
-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评定的几点思考2015-04-28
- 充满阳光的数学课堂2015-04-27
-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2015-04-27
- 猜想、操作、反思―――“互相垂直”2015-04-27
- 跳出自己教数学2015-04-27
-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4-25
-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圆的周长2015-04-25
-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孩子--《圆形2015-04-25
- 200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5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015-04-25
-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2015-04-25
- 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2015-04-24
-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反思2015-04-24
- 在活动中做数学2015-04-23
- 上一篇:自主探究型的数学教学的反思
- 下一篇:关于数学作业的反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