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林中小溪(九年级上苏教版)
教学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小溪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3.学习课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2.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2.学习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难点1.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2.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教学突破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帮住学生领略大自然得美。2.把握作者思想脉络来理清课文层次。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2.结合课后思考题,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从介绍作者入手,导入 新课。 1.配合教师,进入新课。
2.诵读教学。 2.学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大意。
3.小结并布置作业 。 3.完成作业 。
一、导入 新课(约 分钟1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导入 :有一位苏联作家,长期以俄罗 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 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 他依靠自己丰富的林学知识,读懂 了自然界这本大书,他的作品抒写 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之情。同学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 吗?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请一位 同学结合预习简单介绍作者。 3.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他的 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 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 人的创造力。然后检查生词预习。 出示板书:颤动,涟漪,潺潺,干涸, 簌簌,萦绕。注音并解释。点名让 一位学生完成。 | 1.齐声回答:普里什文。 2.介绍:作者普里什文,他曾经当过农 艺师。后来发表文学作品《在鸟不 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主要作品 收入《普里什文文集》。 3.一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明 确:颤动:短促而频繁的振动;涟漪: 细小的波纹;潺潺:形容溪水,泉水 等流动的声音;干涸:(河道,池塘 等)没有水;簌簌:形容风吹叶子的 声音;萦绕:缠绕回旋。 |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讲解:这篇课文写出了小溪和森林 的美丽,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体 会大自然的美丽。 2.指出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主 要有以下几点:个别生词读音错误; 语气停顿不当;没有读出感情等等。 | 1.齐声朗读课文。 2.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诵读要领,在诵 读中认真领会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 所显示出的生命力。 |
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教 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讲解:本文的作者是一位长期以俄 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 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的 作家。在本文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 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 命力。提问:课文在哪些地方体现了 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 命力?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4.讲解: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小溪和 森林的美丽,一方面是因为文章的语 言很优美,更重要的是,课文中用了 白描的手法,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 灵魂,有人格精神的人来表现。提 问:你们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来谈谈 自己的体会吗? 5.讲解:作者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所 以在文章中处处体现了他对小溪和 森林的赞美之情。课文在这种感情 支配下组织行文,一气呵成。指导学 生从把握作者思想脉络来理清层次。 6.让学生自读课文,以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 | 3.讨论交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发言要点:可以概括为,课文中很多 地方都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比如, 课文第7一13段,课文第26—29段, 写出了林中的景色非常美丽;写小 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主要是在小 溪和障碍物的冲撞中体现出来的, 如课文第6段,第32段等等。 4.纷纷发言。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把 小溪当作人来写,比如“仿佛在避免 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 “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 续前进,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 日子”等,这些句子用拟人的手法, 就把小溪写得很活泼,而且带有人 的思想感情。文中写小溪在林中冲 破重重障碍奋勇前进,就像是一个 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往直前一 样。 5.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最后明 确:遇到障碍(第一次冲击)——遇 到大的障碍(第二次冲击)——冲刷 倒百年云杉(第三次冲击)——分 流、合流 6.自读课文。 |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小结:有位作家这样评价普里什文 的散文——时而有如芳草簌簌作 声,时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时而有 如百鸟鸣,时而有如薄冰悄悄脆响 ……结合课文仔细体会。 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 | 1.结合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特点。找 出自己喜欢的语段,仔细品读。 2.完成课后练习三。 |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本课。 1.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新课。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畅所欲言,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3.仿照课文写一段话,在班上交流。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回忆 上节课所学知识。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点 名在班上朗读。然后进入新课学 习。 | 1.朗读课文,同时回忆上节课所学知 识。 2.一生朗读,其他学生看课文,准备学 习新课。 |
二、讨论交流(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提问: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 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 | 1.积极讨论交流。一生回答:溪流在 前进中不断出现障碍,就像我们生 |
么相似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后回 答。 2.补充:小溪在与障碍搏斗中创造了 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 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 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溪流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了美好的 生活,相信我们的人生,同样会如此 美丽。提问: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感悟 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让学生讨 论交流并回答。 3.指出:作者正是因为对大自然充满 了热爱,才会对森林和小溪的观赏中 .感悟出人生的哲理,而且课文处处写 景都透露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作家 喜欢把自己的文章称作诗体随笔,可 见文中诗的因素很浓。这一方面表‘ 现在揭示的道理深刻,另一方面体现 在他的语言上。提问:文章的语言有 什么特点? | 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一生回答:溪 流前进中有分有合,但始终向着共同 目标前进,我们的生活也是同样的; 一生回答: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 要蓄积力量,坚持到底,我们对待困 难也要坚持,要有毅力。 2.讨论后明确:本文通过对小溪流过 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 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 的描写,透露了融人自然,亲和自然 的感情,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 生理想。 3.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出文章的语言 特色:一,文章带有口语色彩,就像和 朋友交谈;二,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 来写,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溪和森林当 作有感情有灵魂的人来写;第三,语 言睿智深沉,字里行间透露出灵气。 |
三、仿写练习,总结全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小结:课文是情景相生,由景生情, 由情而悟,每一种感悟都是由特定 的情景暗示出来的。让学生仿照课 文写一段话。 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一。 | 1.结合生活经验,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在班上相互交流。 2.完成课后练习一。 |
本课总结
本文描述了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它以小溪流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况,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望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从溪流中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
板书设计
略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对于本文的文体,有着种种不同的理解:散文诗、哲理抒情散文、诗体随笔。请结合作者自己的话来理解,并谈谈对比的体会“所谓随笔,我们以为是作家以他独特的态度处理他的材料,借以抒发情怀而创作的作品。”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颤动涟漪潺潺干涸簌簌萦绕
2.解释下列词语。
颤动干涸萦绕涟漪
3.填空。
本文作者普里什文是——作家,他的处女作是——,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他的主要作品收入 。
答案与提示:
1.略
2.颤动:短促而频繁的振动;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萦绕:缠绕回旋。涟漪:细小的波纹。
3.苏联,对大自然的感悟,《普里什文文集》。
个性练习设计
1.本文大的层次——开头,中间(主体)和结尾比较好分,中间部分似乎扯连在一起,试问怎样才能分清这里面的层次?
2.课文把小溪冲破层层障碍夺路而出的情景写活了,你觉得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情趣?
答案与提示:
1.提示:本文中间部分是写溪水经过森林中不同地形、地貌的地带所呈现出的状况。由于作者是以自我的感情变化和思想深化为线索,我们要分清层次,就要从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脉络——从溪水奔流中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入手。
2.课文把溪水;中破层层障碍夺路而出的情景写活了,这是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溪水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从而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理想。
教学探讨与反思
这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加深了对大自然的认识,同时在吟哦讽颂中,深人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 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感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补充资料
1.作者简介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苏联作家。1897年因参加马克思革命小组活动被捕入狱。刑满后,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农艺,学成后归国,在莫斯科附近当农艺师,写过《大田作物与蔬菜作物的马铃薯》等专业著作。1907年,发表文学处女作《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的感受,展示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八卷本)。
2.苏联作家论普里什文
普里什文有一支生花的妙笔,善于将普普通通的词汇灵活地搭配起来进行描写,一切都具有触摸得到的可能性。
——高尔基
普里什文的散文有充分的根据可被称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时而有如芳草簌簌作声,时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时而有如百鸟鸣,时而有如薄冰悄悄脆响……
——巴乌斯托夫斯基《米哈伊尔·普里什吝》
在整个世界文学中,未必能找到与他并驾齐驱的作家。
——巴鸟斯托夫斯基《金蔷薇》
3.作者谈文体特色
关于诗体随笔,普里什文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他说:“所谓随笔,我们以为是作家以他独特的态度处理他的材料,借以抒发情怀而创作的作品。”他在1948年2.月20日的日记中又以形象的语言说:“我反映出了在不熟悉的大自然中的自己心灵和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这种反映。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个人是难得找到自己心灵同大自然的一致,并且将它转达到艺术中去的。”
(潘安荣《林中水滴.译后记》
第2课林中小溪(九年级上苏教版)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第2课林中小溪(九年级上苏教版)相关的教案:
- 苏教版《〈雪〉四人谈》教案2015-04-08
- 苏教版《呼兰河传(节选)》教案22015-04-08
- 苏教版《呼兰河传(节选)》教案2015-04-08
- 《林中小溪》教案62015-03-29
- (苏教版)《江村小景》备课资料及练2015-03-25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2015-03-13
-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识字2》教学2015-02-27
-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2014-11-24
-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2014-11-21
-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2014-11-21
- 第4课画山绣水(苏教版九年级上教案)2013-10-24
- 第1课鼎湖山听泉(九年级上苏教版)2013-10-15
-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说明2013-10-15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验收题(二2013-10-15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验收题(一2013-10-15
- 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九年级上苏教版教2013-09-12
-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九年级上苏教版2013-09-12
- 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苏教版九年级上)2013-09-12
- 第5课故乡(苏教版九年级上)2013-08-22
- 《林中小溪》教案42012-09-25
- 《林中小溪》教案32012-09-25
- 《林中小溪》教案22012-09-25
- (苏教版)《鼎湖山听泉》教案42012-09-21
- (苏教版)《鼎湖山听泉》教案3201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