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色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一)歌曲教学前的声音训练借助歌曲背景,用形象的事物和图形向学生讲解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案例片段]
1、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师“美丽的大草原上,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大家想想看,会有哪些声音出现?”(师边启发学生边坐如下发声练习,并配上手势动作)
X — X — :hu (风声做连音练习)
X O X — :mie (羊叫声做顿音及连音练习)
XX XX XX XX :do (马蹄声做顿音及跳音练习)
2、生自行想象创作(师用图形表示)
X X X— : 、 、
(各种动物叫声做顿音和连音练习,并根据图形高低变化做声音的强弱训练)
[案例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好玩、好动、坚持性差”等心理特点,因此对于相对枯燥乏味的声音训练这一技能要求普遍不感兴趣,但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上做些简单的基本声音训练是必要可少的,这是基础练习的一项很重要的部分,也为后面歌曲的更好演唱做好铺垫。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发声元素,用比较形象的事物和图形来教学,选择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的素材“化腐朽为神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体验到发声练习的快乐,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乐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以上的发声练习中就结合了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展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像里,想像草原上的声音,再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手势的辅助来训练学生的声音,建立比较好的声音感觉。
(二)分小组合作识谱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案例片段]
1、师出示旋律卡(6张),每组一张,生自行熟悉旋律(此时师轻声弹奏旋律给学生指导)
2、师指挥生进行旋律视唱接龙 (轮到的小组起立唱)
[案例分析]
本首歌曲短小简单,歌曲旋律节奏也不复杂,而且正好是六个乐句。因而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歌曲分句分小组来完成师交给的任务。改变了以前全篇幅的歌谱学唱和师笼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很高了。并且在课堂中也能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不仅关注自己小组的旋律,也在关注其他组的旋律,也就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在相互合作的方式下潜移默化地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视谱。这种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且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
(三) 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有助于歌曲演唱
[案例片段]
1、师出示歌词 “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有蒙古族人民优美的歌声,相信他们一定生活得很幸福,听听他们是怎么夸他们的家乡的”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一)歌曲教学前的声音训练借助歌曲背景,用形象的事物和图形向学生讲解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案例片段]
1、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师“美丽的大草原上,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大家想想看,会有哪些声音出现?”(师边启发学生边坐如下发声练习,并配上手势动作)
X — X — :hu (风声做连音练习)
X O X — :mie (羊叫声做顿音及连音练习)
XX XX XX XX :do (马蹄声做顿音及跳音练习)
2、生自行想象创作(师用图形表示)
X X X— : 、 、
(各种动物叫声做顿音和连音练习,并根据图形高低变化做声音的强弱训练)
[案例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好玩、好动、坚持性差”等心理特点,因此对于相对枯燥乏味的声音训练这一技能要求普遍不感兴趣,但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上做些简单的基本声音训练是必要可少的,这是基础练习的一项很重要的部分,也为后面歌曲的更好演唱做好铺垫。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发声元素,用比较形象的事物和图形来教学,选择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的素材“化腐朽为神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体验到发声练习的快乐,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乐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以上的发声练习中就结合了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展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像里,想像草原上的声音,再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手势的辅助来训练学生的声音,建立比较好的声音感觉。
(二)分小组合作识谱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案例片段]
1、师出示旋律卡(6张),每组一张,生自行熟悉旋律(此时师轻声弹奏旋律给学生指导)
2、师指挥生进行旋律视唱接龙 (轮到的小组起立唱)
[案例分析]
本首歌曲短小简单,歌曲旋律节奏也不复杂,而且正好是六个乐句。因而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歌曲分句分小组来完成师交给的任务。改变了以前全篇幅的歌谱学唱和师笼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很高了。并且在课堂中也能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不仅关注自己小组的旋律,也在关注其他组的旋律,也就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在相互合作的方式下潜移默化地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视谱。这种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且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
(三) 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有助于歌曲演唱
[案例片段]
1、师出示歌词 “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有蒙古族人民优美的歌声,相信他们一定生活得很幸福,听听他们是怎么夸他们的家乡的”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相关的教案:
- 上好音乐课“法宝”:让孩子自信2014-06-18
- 反思我的音乐课堂教学2014-06-10
- 音乐课堂充满趣味性2014-06-10
- 谈音乐课的教学反 思2014-06-10
- 让音乐课堂充满魅力2014-06-06
-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体会2014-06-06
- 怎样写好音乐课的教学后记2014-05-30
- 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2014-05-26
- 音乐课堂也需“互动”2014-05-26
- 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与磨练2014-05-26
- 关于音乐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2014-04-15
-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试说音乐课堂2014-03-14
- 谈谈音乐课的教学反思2014-02-28
- 对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问题的认识与2014-02-28
- 音乐课的教学反思2014-02-17
- 在“减负”的前提下,努力加强音乐课2014-02-03
- 小学命题音乐课观摩有感2014-01-20
- 唱歌课还是音乐课2014-01-20
-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2013-11-14
- 初一音乐《希望与你同行》教学案例分2013-10-24
-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2013-10-15
- 再谈音乐课教学反思2013-10-05
- 音乐课教学反思2013-10-05
- 在音乐课堂中自由成长201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