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细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老李ABC
教学目标 :
1、通过比较,继续学习有关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认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3、利用文中的空白,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了解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为了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继续学习有关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
认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
1、谈话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本文介绍的人物,也知道了文章所描写的是一个蒙蒙细雨的早晨发生的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反馈。(妈妈冒雨回家取借给许小燕的蓝制服。)
(3)学生自读,读后议一议(四人小组讨论)
A、母女俩有哪些意见分岐,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B、你认为谁的意见对,为什么?
(4)交流。在交流中落实句式训练。
①比较句子。(投影出示)
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跑一趟冤枉路。
(相同点:前后两句话表达的是对妈妈这样做所持的不同看法及其理由。
不同点:句式不同。后一句将两个理由一气说出,缺乏重点和层次,前一句则先说出其中的一个理由和看法,而将要强调的另一个理由“还下着雨”放在后面,以“再说”带出,强调了说话的语势,使该句具有一种理由充足,无可辨驳的意味。)
读句子——比较异同——感情读
②练习:根据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改写句子,并说出句子表达的不同作用。
A、再见了,亲人!
B、家乡杨梅那舐津津酸溜溜的滋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5)教师小结。
(6)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妈妈的品质。)
3、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课文。
(2)结尾与课文的开头有什么联系?(出示文章的开头)
(3)比较,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4)比较读,体会写作的特点。(与文章的开头呼应,照应文章的开头,语言优美,且耐人寻味。课文对“细雨”的描写,不但突出了妈妈的忘我精神,而且具有象征意义。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用蒙蒙细雨来比喻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
4、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一对学生位无私奉献,对工作默默无闻的老师。)
5、读写练习。
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真相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制服后,会怎么对做,怎能么说,其他同学会怎么说,结合自己的想象,续说: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真相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制服后……
6、课外延伸。
阅读《红色的烈焰》一文,体会作者的结尾的含义。
《蒙蒙细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蒙蒙细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相关的教案:
- 5 手指(教学设计)2015-05-23
-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2015-05-23
-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之“依依惜2015-05-23
-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之“成长足2015-05-23
- 《匆匆》教学设计52015-05-23
- 21*《我最好的老师》的教学设计2015-05-23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5-22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015-05-22
- 《跑进家来的松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5-22
- 《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案2015-05-22
-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22015-05-22
- 《匆匆》教学设计42015-05-21
- 《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2015-05-21
- 新课标六年下《北京的春节》教案(第2015-05-21
- 藏戏的教学设计2015-05-20
-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六下《藏戏》第二课2015-05-20
- 六年级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2015-05-20
-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2015-05-19
- 《灯光》教学设计之四2015-05-19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2015-05-19
- 《手指》教学设计2015-05-19
- 《学弈》教学设计72015-05-19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老北京的春2015-05-18
- 《有的人》教学设计2015-05-18
- 上一篇:《蒙蒙细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下一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