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语言来得更猛烈些吧
乐清市大荆镇一中 林方雄
“昨晚,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的GF(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在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儿地对我妈咪PMP(拍马屁),他那酱紫(样子),真是好BT(变态),7456(气死我了),我吃了几口饭,我就跟他们886(拜拜罗)。”这是出自一个11岁学生之手。这就是网络语言,让很多人看不懂的网络语言。其实,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有的学生开口“哇噻”闭口“酷毙”的,让人不知所云。最近几年,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语言已经从虚拟的网络空间走向了社会,走进了校园。
网络语言如此迅速地“入侵”校园,主要是由于网络语言本身具有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作为网络的伴生物相应而生的,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1.创新
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上: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语的创造。例如:“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网络语言中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猫”是调制解调器modem的汉译缩略语;“菜鸟”,指初上网的新手。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比拟、比喻、谐音等手法构成新词。
2.简便
网络语言一般用字非常节俭,并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字母词:GG(哥哥)、MM(妹妹)、PMP(拍马屁);数字词1314(一生一世)、88(拜拜),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3.幽默
在网络语言中,“恐龙”“斑竹”“菜鸟”“东东”“美眉”“大虾”,这些另类词语在一般人的眼中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但是对于那些经常上网的人来讲,却是耳熟能详。同样的,对于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学生来讲,耳濡目染之下,这些词语便成了他们的常用语,并开始逐步进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中。于是,在一些学生的作文中,女孩子成了“恐龙”,男孩子成了“青蛙”,别人都是“菜鸟”,自己总是“大虾”。他们的作文总是带有一种调侃的意味,让人读来忍俊不禁。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本身并不是一种成熟的语言。从这些语言的生成方式来看,它的标新立异很多来自于谐音、别字,也有一些来自于港台方言、外来词语,有时甚至中英文混用。对于鉴别能力有限却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中小学生而言,很喜欢模仿这种形式,在作文中加入了几个比较另类的词语,却只是得其形,不得其意,反而成了另类词语的堆砌,或者只是一大堆语无伦次的话。
针对上述情况,有些语文教师一开始就表现出了过分地担忧:网络语言的泛滥会影响正规语言的使用。对年纪更小的孩子来说,在未掌握语言规范之前就过多地被不规范语言所熏染,这对其今后的成长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于是纷纷采取对策,采用了“堵”的方法,禁止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常常告诫他们“有话好好说”。更有甚者,视网络语言如洪水猛兽,恨不得一棍子全部打死,俨然成了一个语言警察,眼里容不下一个不规范表达的词语,这种办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网络语言本身并不是一种“坏”语言,它只是现代人掌握的无数种语言表达方式之一,这只是语言的运用问题,好比文言文和白话文、书面语和口头语甚至普通话和方言等,只是运用时的环境不同而已。任何语言都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就可以接受。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同时,它也能丰富中国的语言文字。而对于一些没有生命力的词,最终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比如前几年大家都把手机叫作“大哥大”,但是现在大家却都叫手机,反而少有人叫“大哥大”了。主管部门没有规定说“大哥大”不能叫,也没用行政力量来强制执行。但大家觉得“大哥大”这个词不好听,带点黑社会的性质。现在手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没有必要把它叫成“大哥大”,于是这个词就被淘汰出局,中间还不到两三年的时间,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新词的诞生更多的是靠约定俗成,大家共同认可,它就有生命力,《现代汉语词典》要收录的也就是这一部分新词。网络语言的发展将来也会有这样的一个趋势:即一部分像“大哥大”一样自生自灭;另外一部分将从网上走下来,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语言需要社会的检验,社会的公认程度越高就越有生命力,网络语言只有经过检验才能在大众流行,除此以外,它的流行范围非常有限,不会对正规语言的教育构成威胁,因为它有固定的使用环境和使用者。我们完全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因此,学习语言要从大语文观中去学,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贴近人民、贴近生活,去发掘各民族的语言精髓,去追溯汉语言的本源,去领略现代汉语的魅力和风采。对于网络语言,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引导学生去对待。正确加以引导,对网络语言应保持宽容多元的态度,只要不产生歧义,不影响信息传递,完全可以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在引导的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课外读物,培养他们的语感。对于老师的担忧,我认为,网络世界的语言有自身的游戏规则和发展规律,现在的不协调现象是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应该会走上更良性更规范的轨道。我相信,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吸取精髓,去其糟粕,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必定会走进我们的生活,从而更加丰富我们祖国的语言宝库。而那些经不起检验的语言,自然会被我们这个社会所淘汰。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被这些语言所吓倒。
就!
让网络语言来得更猛烈些吧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让网络语言来得更猛烈些吧相关的教案:
- 使用网络语言,分清场合是关键201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