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教学设计6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清代蒲松龄有副对联——
有志者,事竞成,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其中“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苦心人”,指的就是卧薪尝胆,雪耻复仇的越王勾践(可以让学生答)。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忍辱负重、厉兵秣马,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灭掉吴国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勾践灭吴》。
板书:勾践灭吴
二、解题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上》,原文没有标题,题目是后人加的。《国语》被王充称为《左外氏传》,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三、学教要求:
1、了解勾践在败于吴国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终于灭吴的经过与意义;
2、理解“更”、“广运”、“政”、“摩厉”“亿”等词语;
3、了解并借鉴课文叙事主次清楚,记言范围广范,层次丰富,生动形象,个性鲜明,委婉得体,辞令优美、贴切等特点。
四、课文研读
(一)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或听录音
2、学生齐读
3、学生自读
(二)知识积累(学生活动)
1、古今异义:
栖:古义:停留,驻扎;今义:栖息。
爪牙之士:古义:勇猛的将士;今义:走狗,帮凶。
去:古义:离开;今义:离开本地到另一地方。
亿:古义:十万;今义:万万。
2、一词多义:
知:知道;感觉;管理;通“智”……
复:繁复;再;恢复;答复……
既:不久;已经;既然;劝勉;劝说……
遂:满足;于是;终于……
雠:仇敌;仇恨;伴侣;报答……
当:掌管;面对;在某个时候;阻挡;必定;将……
3、通假字
帅——率 取——娶 免——勉 摩厉——磨砺
4、词类活用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退
(2)我攻而胜之 胜,形容词用作动词,战胜。
(3)服之而已 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之服。
(4)然后卑事夫差 卑,形容词用作动词,降低身分。
(5)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洁、美、饱,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其居洁”、“使其服美”、“使其食饱”。
(6)必庙礼之 庙,名词作状语,在庙(朝庭)上;礼,名词用作动词,礼待,接待。
(7)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衣,明词用作动词,穿。
5、重点实词
更 广运 忾 政 达 次 耻 志行 摩厉
第二课时
(三)重点讲析
1、何后之有?——“何……之有?”特殊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2、无乃后乎?——“无乃……乎?”特殊疑问句,固定句式,译为“恐怕……吧?”
3、然谋臣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4、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行而少耻也。—不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却担心军队士兵不懂什么叫羞耻。
(四)学生质疑
五、课文赏析
(一)内容感知
1、越国大夫种对勾践“求谋臣”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凡事应该早做准备。
2、伍子胥对越国提出媾和持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
不可求和——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3、太宰对越国提出媾和持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
同意求和——贿赂太宰,进献八美女。
4、勾践对内对外“请更”,有哪些具体措施?
对内: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对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5、勾践“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其目的是什么?
养精蓄锐,作复仇准备。
6、勾践“请姑无庸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时机还不成熟。
7、勾践认为助天灭吴的成熟条件是什么?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8、勾践用兵作战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主张集体同进同退。
9、越国准备伐吴时,国人皆劝的原因是什么?
举国都愿意为国君效死,表达了人民爱国的激情。
(二)文意概括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写文种定计,向吴求和。
第二部分:从“勾践说于国人曰”到“民俱有三年之食”。写勾践卧薪尝胆,准备复仇。
第三部分:从“国之父兄请曰”到结束。写越国同仇敌忾,一举灭吴。
(三)写作特色
1、叙事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2、写人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3、辞令委婉得体,优美贴切。
六、小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比较详细地了解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雪耻报仇的故事,增强了同学们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坚强意志;同时我们还积累了一些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提高了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七、作业
(一)课后练习
(二)基础训练
八、教后小结
《勾践灭吴》教学设计6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勾践灭吴》教学设计6相关的教案:
-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网友来稿)2015-03-13
- 高三文言文复习之《谏太宗十思疏》、2015-03-10
-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阅读]第2015-03-07
- 《人是什么》教学设计(张见亭)(教2015-03-07
-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2015-03-07
- 《将进酒》教学设计(网友来稿)2015-03-06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学2015-03-03
-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2015-03-03
- 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2015-03-03
- 高三文言文总复习课之散文阅读与解题2015-03-02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2015-02-26
- 《泪珠也珍珠》教学设计.2015-02-03
-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2015-01-30
-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2015-01-28
- 《登高/蜀相》教学设计2015-01-28
-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2015-01-22
- 《水调歌头.游泳》创新教学设计.2015-01-22
- 《空城计》教学设计..2015-01-21
- 《忆读书》教学设计..2015-01-21
-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2015-01-19
-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015-01-19
- 高一语文新教材(广东版)第六课教学设2015-01-19
- (粤教版)《“布衣总统”孙中山》教2015-01-17
-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2015-01-17
- 上一篇:《勾践灭吴》教学设计7
- 下一篇:《勾践灭吴》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