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作业观念的转变
所谓“作业观”,可以说是关于作业的一种本能的、习惯性的、总体的看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无形当中或不得不形成了一种几近一致的“作业观”。这种“作业观”大致有以下特征:其一,作业是教师布置的有着明确答案的一道道练习题,它通常是书面的,所以做作业也叫写作业,当然有时也有非书面的,如背诵课文、记住定义等;其二,作为作业的练习题是对教材或课文梳理、归纳的结果,总是或力求能够体现教材内容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其三,努力追求平时作业题型与日后考试题型的一致性,“模拟试卷”式的作业就成为人们理想的作业形式。由于我们的教学顽强地监守着学科中心,通常是把教材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几乎变成了就是学课本,再加上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和制约,这种“作业观”的形成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实事求是地说,这许多年来,关于作业,不少教师有过探索、研究,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时又暴露出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早先,人们见得更多的是“题海战术”,大运动量,多多益善,学生被作业压得透不过气来,疲于奔命,苦不堪言。但是,这样做有时事与愿违,效果并不佳。后来,作业的布置渐渐地由一味的“多”到讲究“精”,也正和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发展到精讲精练相吻合。人们努力地使练习题有典型性,有代表性,能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应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盲目的、重复的、无效的劳动,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来说有所减轻了,对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帮助学生掌握教材规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由于作为作业的练习题的指向和考试题型的尽量合拍,使做作业的目的几乎简化成“为考试而时刻准备着”?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弊病,例如作业的难度过大和形式的单一,学生视野变窄,对学生的限制太多、束缚太大,等等。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并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正在发生着变化,也在不断地形成和增强课程意识,不断地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在一些课程改革的实验区,伴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作业也从一切服从和服务于考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了,作业在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都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例如,在学了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后,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画一幅自己家里的住房平面图,动手量一量,并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再算一算,将它画在纸上;再如,在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教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把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获取的信息记录下来,并说明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显然,这类作业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这种形式当然值得提倡,但更根本的还是要教师确立新的“作业观”。因为对于作业的传统的理解必将也正在被新的认识所取代。我们可以这样描述这种“作业观”的基本思想或主张:有标准答案的练习题不是作业的惟一甚至主要形态,作业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是开放的而不应总是封闭的;作业可以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完成,可以由学生合作完成,不一定非得是某个学生个人的行为;做作业可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活动,成为对知识的一种综合的运用;做作业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因素相融合的过程;对于学生做作业,我们同样应该重结果但更重过程,要善于关注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做作业的目的,除了复习巩固、加强记忆、领悟考试方法与技巧之类外,更有意义与价值的,是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加联系、接触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更广泛的交流和交往的机会。
实事求是地说,这许多年来,关于作业,不少教师有过探索、研究,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时又暴露出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早先,人们见得更多的是“题海战术”,大运动量,多多益善,学生被作业压得透不过气来,疲于奔命,苦不堪言。但是,这样做有时事与愿违,效果并不佳。后来,作业的布置渐渐地由一味的“多”到讲究“精”,也正和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发展到精讲精练相吻合。人们努力地使练习题有典型性,有代表性,能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应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盲目的、重复的、无效的劳动,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来说有所减轻了,对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帮助学生掌握教材规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由于作为作业的练习题的指向和考试题型的尽量合拍,使做作业的目的几乎简化成“为考试而时刻准备着”?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弊病,例如作业的难度过大和形式的单一,学生视野变窄,对学生的限制太多、束缚太大,等等。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并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正在发生着变化,也在不断地形成和增强课程意识,不断地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在一些课程改革的实验区,伴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作业也从一切服从和服务于考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了,作业在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都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例如,在学了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后,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画一幅自己家里的住房平面图,动手量一量,并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再算一算,将它画在纸上;再如,在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教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把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获取的信息记录下来,并说明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显然,这类作业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这种形式当然值得提倡,但更根本的还是要教师确立新的“作业观”。因为对于作业的传统的理解必将也正在被新的认识所取代。我们可以这样描述这种“作业观”的基本思想或主张:有标准答案的练习题不是作业的惟一甚至主要形态,作业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是开放的而不应总是封闭的;作业可以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完成,可以由学生合作完成,不一定非得是某个学生个人的行为;做作业可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活动,成为对知识的一种综合的运用;做作业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因素相融合的过程;对于学生做作业,我们同样应该重结果但更重过程,要善于关注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做作业的目的,除了复习巩固、加强记忆、领悟考试方法与技巧之类外,更有意义与价值的,是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加联系、接触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更广泛的交流和交往的机会。
新课程下作业观念的转变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新课程下作业观念的转变相关的教案: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8
-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体会与反思2015-04-23
- 用新课程理念反思计算教学2015-04-12
- 新课程教学下的教学反思2015-04-04
- 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反思2015-03-29
- 对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若干问题2015-03-24
- 关于新课程三年级《面积》知识的教学2015-03-03
- 新课程数学教学反思2015-02-27
- 浅谈数学作业的批改2015-02-03
- 《作业批改》教学反思2015-01-26
- 改变数学教育观念2015-01-21
- 我对作业批改的体会2015-01-10
- 减负增效——谈课堂作业的当堂完成与2014-12-24
- 数学作业的减负(一)2014-12-23
- 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二)2014-12-23
- 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三)2014-12-23
- 精心设计习题,激发作业兴趣2014-12-22
- 作业反馈作用的反思2014-12-12
- 对作业布置的教学反思2014-12-09
- 精心批改作业,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2014-11-26
- 数学作业批改法摭谈2014-10-20
- 新课程的几点反思2014-07-15
- 第六至九周教学反思-- 关于批改学2014-07-15
- 新课标下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2014-06-27
- 上一篇: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移项的出现)
- 下一篇:情景教学中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