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
数学概念虽然抽象,但大多数概念,都有其客观物质意义。所以在建立新概念时,应通过具体事物感知,形象思维,尽可能从实例引入。通过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利用实例的直观形象性,使学生对概念所描述的对象有丰富的感知,而后引导学生把感知精确化,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在讲集合与元素的概念时,首先提出 “在坐的全体同学就形成一个集合,而每一个同学就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使学生对集合有一个初步的、明确的印象。然后继续列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逐一分析哪些能形成数学意义上的集合,从而归纳出集合的特性,使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有清晰的、明确的认识。这样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阐明概念的实际意义,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学生能注意到它反映了什么实际东西,就不至于觉得概念是一个空洞的词句,从而能比较主动地接受新知识,也就更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
二、揭示事物本质,理解概念
概念教学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处理好 “文化继承”与“意义建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概念教学中,仅阐明概念的实际意义是不够的,还应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整体、事物的内在联系出发,对概念进行全面分析,突出其主要性质,揭示其本质,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切实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往往有缺陷,或是停留在一种朴素的阶段,认为一个量变了,另一个量也跟着变,就有函数关系;或是只能背诵条文,形式地记忆,而不能抓住本质……对应法则。所以,在函数课的教学中,我先按传统的运动变化观点讲明,并把主要字句“在某个范围中取值”,“按照某种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着重强调,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从集合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使学生认识到对应法则的重要性,抓住这一本质。
三、深入比较分析,强化概念
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指出: “甚至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仍是归纳和类比。”通过归纳类比不仅使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来源,而且能更好地理解新旧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在教学中,我尽量注意通过列表对比、图象对照等方法来区分各种概念的异同,找出共性和特性,从而提高认知结构的清晰度。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时,注意把指数函数与幂函数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概念中的相异之处,共同之点,使学生从中把握本质,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再如,在讲双曲线时,注意和椭圆进行比较,对比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不同点,引导学生将新的概念转化为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使知识产生正迁移。通过这样类比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有一个升华,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方法网络。
四、巧妙设置错误,辨清概念
在讲解概念,要认真思考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理解困惑,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矛盾冲突,力求在对错误的反思中分清概念的本质,使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例如,在讲完圆的一般方程后,为了说明条件,可提出两个问题:方程 x2+y2+4x-6y+18=0和方程x2+y2-2x+2y+2=0表示圆吗?学生由形式立即说:是!然后我让他们求圆心和半径。学生求解后方明白:原来方程x2+y2+Dx+Ey+F=0并不都表示圆,那么什么情况下表示圆呢?至此学生对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的概念理解必将更加深刻。再如,“映射”是一个抽象程度较高的概念,教学中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可如果我们注意通过设置几个易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讨论,就能加深对定义中的要害
二、揭示事物本质,理解概念
概念教学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处理好 “文化继承”与“意义建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概念教学中,仅阐明概念的实际意义是不够的,还应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整体、事物的内在联系出发,对概念进行全面分析,突出其主要性质,揭示其本质,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切实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往往有缺陷,或是停留在一种朴素的阶段,认为一个量变了,另一个量也跟着变,就有函数关系;或是只能背诵条文,形式地记忆,而不能抓住本质……对应法则。所以,在函数课的教学中,我先按传统的运动变化观点讲明,并把主要字句“在某个范围中取值”,“按照某种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着重强调,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从集合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使学生认识到对应法则的重要性,抓住这一本质。
三、深入比较分析,强化概念
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指出: “甚至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仍是归纳和类比。”通过归纳类比不仅使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来源,而且能更好地理解新旧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在教学中,我尽量注意通过列表对比、图象对照等方法来区分各种概念的异同,找出共性和特性,从而提高认知结构的清晰度。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时,注意把指数函数与幂函数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概念中的相异之处,共同之点,使学生从中把握本质,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再如,在讲双曲线时,注意和椭圆进行比较,对比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不同点,引导学生将新的概念转化为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使知识产生正迁移。通过这样类比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有一个升华,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方法网络。
四、巧妙设置错误,辨清概念
在讲解概念,要认真思考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理解困惑,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矛盾冲突,力求在对错误的反思中分清概念的本质,使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例如,在讲完圆的一般方程后,为了说明条件,可提出两个问题:方程 x2+y2+4x-6y+18=0和方程x2+y2-2x+2y+2=0表示圆吗?学生由形式立即说:是!然后我让他们求圆心和半径。学生求解后方明白:原来方程x2+y2+Dx+Ey+F=0并不都表示圆,那么什么情况下表示圆呢?至此学生对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的概念理解必将更加深刻。再如,“映射”是一个抽象程度较高的概念,教学中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可如果我们注意通过设置几个易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讨论,就能加深对定义中的要害
新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新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相关的教案: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2015-04-29
-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2015-04-29
- 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2015-04-28
-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04-28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8
-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评定的几点思考2015-04-28
-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2015-04-27
- 猜想、操作、反思―――“互相垂直”2015-04-27
- 错误——教学的宝贵资源2015-04-27
-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4-25
-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圆的周长2015-04-25
- 200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5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015-04-25
- 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2015-04-24
- 《面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2015-04-24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2015-04-23
-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体会与反思2015-04-23
- 连除应用题教学片断2015-04-22
- 《年月日》教学反思2015-04-22
-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2015-04-22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4-21
- 上一篇:作业——师生交流的一扇窗
- 下一篇: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移项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