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文言文翻译九法

时间:2012-12-30 12:01来源:教案辅导点击:字体:[ ]

 

(请同学们认真摘抄,用心体会,力争使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保留法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等,可保留不变。例如: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勾践灭吴》)

——“越王”是官名,“勾践”是人名,“会稽”是山名,翻译时保留不变。全句可译为“越王勾践退守在会稽山上”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是时间,“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全句可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季,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补充法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省略现象,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份。例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动词“告”的后边省略了代词“之” ,全句可译为“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奔驰到刘邦的军营,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动词“逼”后边省略了介词“于”,全句可译为“荆州的百姓依附曹操的原因,是被他的兵势所逼罢了”

 删除法

   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夫”是发语词,译时应删去。全句可译为“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

   ——“之”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应删去,句可译为“鹏鸟飞往南海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

替换法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例如: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全句可译为“你 爹回来,自会和你再算账的”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将伐颛臾》)

   ——“邦”应换成“国家”。全句可译为“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好好把守“

调整法

文言文中变式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较多,翻译时,这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不余欺”调整为“不欺余”。全句可译为“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调整为“能不易其志之缙绅”,全句译为“大宦官魏忠贤作乱时,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官吏,中国这么大,能有几人呢 ?”

 选择法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较为常见,因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兵”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五条:a.兵器; b.士兵; c.军队; d.军事; e.战争。这个句子用a项最恰当。全句译为“砍下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竿作旗帜”。

   去今之墓而葬焉,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去”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四条:a.离开;b.废除;c.距离;d. 前往。这个句子用C项最恰当。全句可译为“距现在修墓并将他们安葬在这里,那时间只有十一个月罢了。”

灵活法

   遇到活用词时,应灵活地译出该词的活用意义。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译为“游泳”。名词活用为动词,全句可译为“借助船只远行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一”译为“统一”,数词活用为动词 全句可译为“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

 固定法

  文言文中的固定格式有固定的译法。例如: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无乃……与”是固定格式,译为恐怕……吧”全句可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之谓也”是固定格式,译为“说的就是……吧!”全句可译为“大概说得就是李将军吧?”

 意译法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举起马鞭子驾御天下。(直译)

——用武力来统绐各国.(意译)

  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直译)

——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已有.(意译)

   在实际运用中,上述九种翻译的方法往往要结合使用,要注意各个不同方面的要求,才能辩清词义,译出忠实原文、表意明确语言而又通畅的好句子来。

    文言文翻译九法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文言文翻译九法相关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