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语文素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命题思路
课程改革有一年多了,从一年前的课改试卷命题时的迷茫,到一年多来不断的学习、反思,我坚定了一年前参加“晋江市课改优秀试卷”命题时的思路。现在到了八年级,如何在七年级课改试卷的命题思路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呢?这是我参加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的命题工作时遇到的一大难题。
下面谈一下这份试卷的命题思路:
一、 试卷评价的目标: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
八年级语文上册的考试,不应只为了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的程度,也就是说,不应仅仅是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考试,能够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在七年级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因而,在总体思路上,我认为应该突出甄别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现在重过程,重体验,重调整将来语文的学习方向;而淡化选拔的功能,淡化成绩总分的绝对值,突出整体安排。期末考试(期末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着重培养的学科共通能力(探究能力、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成为期末考试(评价)的重要内容。我在设计新课程的语文期末试卷时,指导思想仍然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一方面自觉地把这些基本的要求融入到试题中去,一方面也要体现考试的甄别功能。
在这一思路下,我仍将语文的试卷总分定为100分,其实卷面成绩是有120分。120分的试卷,却只算100分,是否会引起混乱呢?我认为不会。学生在语文答题中,通过已获知识的分数,来弥补未得知识的分数,作为日常性的评价而言,应该是要被允许和鼓励的。而“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课标》要求,更是引导我们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三维度”的发展。淡化总分绝对值,拓展语文试题范围,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方向,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也就是让试卷更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既保留课程评价的甄别功能,又充分发挥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
期末语文考试,应更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几年前中考的考试方向,已经渐渐地不再专考课内知识技能,而更注重能力的迁移运用。那么我们就应发挥考试这一“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学生朝有利于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方向发展,而不再是局限于教科书的狭窄范围。因而,必要的大胆的题目设计,才能为我们这些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农村校的学生,指明了将来语文学习的方向。这种通过考试,引导学生语文素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正是符合《课标》中所说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比如试卷的第四大题:鼓励增分题的第4小题:八年读书,你了解了多少中外作家、作品呢?请调动你的记忆力,回忆自己印象中的中外作家作品。这个题目,就是回应去年课改试卷中的“拓展加分题”第1小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你能否写出它们的名称、作者、产生的朝代?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的语文观念,应朝更宽广的语文接触范围去思考。
而“鼓励增分题”的第1、2、3题,取自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的课后“附录”部分。选择《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这三部小说的题目,是要引导学生关心课外优秀文学作品,更是通过在试卷中的体现课外文学作品的试题,引导农村学生一定要开拓视野,面向更广阔的文学天地,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而不是除了语文书之外,再没有优秀文学作品的思维惰性。
二、试卷整体的构思:符合课文安排,突出文体组元
八年级的试卷,我认为应开始有意识地摆脱七年级那种注意中小学衔接,更多引导学生进入课改状态的命题思路,应该开始回归语文本身的学科特点。正如八年级开学之初,泉州市组织的语文课改培训会上(在晋江市组织的全市范围的八年级语文课改培训会上也是持相同观点),语文出版社编委之一,江南大学吴教授说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最大的特点,是按文体组元设计教材。文体组元,是按文章体裁组织单元,它更体现语文课程的本质规律,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能力。在提倡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工具性,要坚持语文的工具性。文体组元便于安排梯度,文体组元使知识明朗化。”
正是和这一种教材设计思路相吻合的,我在试卷中的阅读部分集中体现了文体组元的因素。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的第一大题“渔王的儿子”属于记叙文,第二大题“北极洋的海冰”属于说明文,第三大题“狐假虎威”是文言文,第四大题“储蓄人生”属于议论文。
试卷的结构,和传统试卷一样,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为“阅读与理解”,第三部分为“写作”,同时增加第四部分为“鼓励增分题”。
三,试卷思路的创新:温馨的关注,体现人文关怀
我认为,课改思路下的试卷内涵,也一定要有创新。考试不应只是为了得分数,也应该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一种乐趣,一种参与的乐趣,一种回忆以往学习过程的乐趣。为此,我在试卷的前后几个部分,设计一定的情境,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为消除学生对考试习惯性的恐惧感,我在考卷前精心设计了一篇“卷前寄语”,让学生能以一种放松、愉快的心情参与考试。“卷前寄语”上既有对同学们的勉励,体现师长对学生的期待,又让学生倍感亲切,读后跃跃欲试。“卷前寄语”如下:
卷前寄语
亲爱的八年级同学:
当你拿到这份试卷时,你是否忽然发现,一年多的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竟使我们忘却了时间在飞逝。
回想过去的半年,相信你的各方面的素质又提高了许多吧!半年耕耘,一朝收获。同学们,请将你半年来的积累,半年来的所看、所感、所思,在这份试卷的答题中大胆地呈现吧!请将你的收获时的喜悦,和你的朋友、老师、家长一同分享吧!
同学们,动笔吧!仔细审题,冷静做答。愿你们在答题中有一种轻松的心绪漾动,我们也期待着和你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
祝你成功!
你的语文老师
2004年1月8日
在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的第1题,安排了一题考查识字写字能力的写字题;对于写字内容的设计,也颇费一般功夫。最后确定的第1题的几个字“自信自强,迎接挑战;认真思考,把握关键;发挥优势,注意时间;祝你成功,排队万难。”通过它告诉学生要以良好的心态答卷,掌握答题方法,把握答题时间,同时表达对学生的良好祝愿。这仿佛是进考场前老师的亲切叮咛,不能不让学生心头一热。
在试卷的最后一行,加入以下语句:
“友情提示,成功在即,更须仔细;检查全卷,补偏救弊;虽无加分,会添惊喜!”
通过一句温馨的关注的句子,既增强学生做完试卷的信心,又善意地加以提醒:检查试卷,也很重要。
以上的卷前卷后的处理,正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关注。我相信,就是一份冷冰冰的期末试卷,也不应该吝啬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语文试卷应该比其它学科更具有人情味。
四、试卷题型的设计:出课外题目,考课内知识
我认为,一份具有课改精神的语文试卷,应该能反映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应该能反映出语文科目的自身特色。根据本校是农村校的特点,试卷要面向全部学生,又要体现出个体差异。在试卷题型的设计上,不应摒弃传统题型,但还是要选择一些符合《课标》要求的题型。
《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我大胆地在传统的试卷结构上,穿插设计了考查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题型。做到出课外题目,考课内知识。使试卷试题在《课标》指引下,题目课内外的相互融合。比如:
1、课文的第二单元是“新闻单元”,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我在试卷的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的第3小题,设计了一个新闻题,题目说到:“今天,是晋江市统一进行2003年秋季初中、高中期末考试的时间,请你以晋江日报社记者的身分,为这次考试写一篇新闻报道,字数不少于60个字。(请注意新闻结构的完整)”。这个题目,将能持续发展学生在这学期校运会上得到的新闻写作能力。同时,这题目也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写作训练:写一则本地或本校的消息”的练习相结合。
2、课文的第三单元是议论文单元,学生刚接触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设计题目进行议论能力的考查,也是可行的。题目的设计,我结合时事,从“神舟五号”这一提升民族自豪感的事件出发,配以那个以讹传讹的“在外太空能肉眼看到长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于事情真象的思索,引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心理准备,从而告诉学生,我们的思维,要有独特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思维惯性。这点正如《课标》上所说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4、《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说到:“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同时结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训练”和“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我设计了第一部分的第5题:“综合实践活动:我来当一回导游”,即为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的题目。这种能反映独特的地域特色的试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应该越来越多地得到命题老师的关注。
5、试卷的第6小题,是一个很特别的题目,学生一看,就感觉很象是数学题。试题要从题目内容中提取信息,并提建议。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课标》上说到:“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跨学科的学习,学科能力的迁移,将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关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二个维度。
6、试卷第二部分“阅读题”就是考查阅读能力的题目。对于阅读题的选文,我选择能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进行设计,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举第四大题“储蓄人生”来说吧,文章由日常生活储蓄联想到人生储蓄,联系自然贴切,合情合理。接着叙说人生要储蓄亲情、友情、学识……,最后点出文章的主旨:“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从而使刚迈开人生之路的初中学生懂得人生储蓄的重要性以及应储蓄什么,怎样储蓄的人生哲理,做到了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寓教育于考查之中。
7、第三部分“作文”是考查写作能力的题目。作文题目的设计,是将“阅读与理解”的第四大题“储蓄人生”这样一篇哲理性议论文与写作相结合。写作结合阅读给考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一命题,面向全体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强调“自我”意识。提供的阅读材料和作文题前的导语 ,不仅给学生以教育启迪,还体现人文关怀,引导、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命题形式,避免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可套范文的弊端,给所有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结束语:
一份试卷,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只能力争将对课改精神的理解,通过这份小小的试卷来体现。它可能迈开的步伐太大,弊端与之俱来,但《课程标准》的精神,不仅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包含着教师们也要有创新意识。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更不应该成为考试的奴隶,以至于一成不变。
七年级,我们提倡“考试,让学生愉快地参与”,一年过去了,让我们进一步朝“”这一目标而努力吧!
考试,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语文素养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考试,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语文素养相关的教案:
- 重视双基,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也2015-04-20
- 注重七年级语文人文素养的教学渗透2015-03-23
- 引导学生作文个性化2015-02-26
- 怎样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2015-02-02
- 新时期师德素养之我见2015-02-02
- 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情感的回归2015-01-30
- 渗透课改理念 考查语文素养——中考2014-11-19
-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2014-06-14
- 构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评价体2013-01-09
- 上一篇: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下一篇:不可忽视的两用语境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