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学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指标量,用以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习内容的设定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身边和社会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设置认知冲突:当两队人数不相等时,怎样比较才公平呢?不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学生凭着自己原有的经验和判断,发表自己的见解,把矛盾的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遵循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平均数知识的整个构建过程。
理解平均数概念也是本课一个重点,在寻求平均数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交流想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注重探究知识的条理性和层次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环节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清晰的理解了怎样通过移多补少取得平均数,并从中感受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并不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
在学生认识并理解了平均数的算法的基础上,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出示了三组生活中平均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通过提问:“生活中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平均数吗?”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为小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通过提问:“除了平均数外,还有什么其它因素会影响到下周进货量呢?”进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
本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对学生出现的情况预计不足,在第一次比两队人数一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出现了用比较平均数的方法分胜负,于是在这里花费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好的注重教学问题的中心,要注重提炼知识的技能技巧,要关注和利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此外,教学机智不足,教学语言需要锤炼
理解平均数概念也是本课一个重点,在寻求平均数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交流想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注重探究知识的条理性和层次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环节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清晰的理解了怎样通过移多补少取得平均数,并从中感受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并不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
在学生认识并理解了平均数的算法的基础上,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出示了三组生活中平均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通过提问:“生活中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平均数吗?”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为小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通过提问:“除了平均数外,还有什么其它因素会影响到下周进货量呢?”进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
本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对学生出现的情况预计不足,在第一次比两队人数一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出现了用比较平均数的方法分胜负,于是在这里花费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好的注重教学问题的中心,要注重提炼知识的技能技巧,要关注和利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此外,教学机智不足,教学语言需要锤炼
和《比一比》教学反思相关的教案: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2015-04-29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9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8
- 200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教学反思2015-04-25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015-04-25
- 《年月日》教学反思2015-04-22
-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2015-04-22
-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2015-04-21
-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2015-04-17
- 一节初一数学课的教学反思2015-04-14
- 数学教学反思2015-04-14
- 《相遇求路程应用题》教学反思2015-04-13
- 让未知数“多样化”——填未知数教学2015-04-13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015-04-13
- 《分一分(一)》一课的教学反思2015-04-13
- 数学教学反思22015-04-12
-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2015-04-12
- 初中几何教学反思2015-04-11
- 《垂直》的教学反思2015-04-09
- 《直线、射线、角的认识》教学反思2015-04-09
- 寻找有效的课堂交流——《认识人民币2015-04-09
- 《分一分(一)》教学反思2015-04-08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015-04-06
- 上一篇:《成员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 下一篇:移情理解——相互信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