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研究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生活中应热爱、尊重、关心每位学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和学生多接触,多交流。营造出师生之间的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情感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意识及其能力。
2、创设机会,使学生有机会研究。
首先,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研究,给足够的时间,如果时间太短,会使研究流于形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发表。阐述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意见。
其次,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研究,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研究空间。表面上参与研究,既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也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是让学生进行研究,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设计好的脚印上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就给学生留有思考与研究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3、培养兴趣,使学生乐于研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生负担。”如此下去,学生就更不可能主动地去进行研究。平时,我在导入新课时,常常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造成认知的矛盾冲突,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一听做“游戏”,顿时兴趣倍增,我又说:“只要同学们说出任意一个多位数,我就能判断它能不能被3整除,倘若不信,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算一算,验证一下老师的判断。”结果老师算得又对又快,同学们在惊讶之余,便急于知道老师的绝招。这时,学生急于探究问题的情绪就尤为强烈,课堂也始终牌积极探索研究的状态中。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体验研究的乐趣。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善于研究。
① 独立思考是学生研究能力的集中体现。
有些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和自己的方案不吻合,老师便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逼”到自己的思路上来。久而久之,学生便不习惯于独立思考,从而也不可能积极地进行研究。因此,教师必须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完全可以在提示表面积的定义之后,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思考,总结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但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
②教学生学会研究。
2、创设机会,使学生有机会研究。
首先,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研究,给足够的时间,如果时间太短,会使研究流于形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发表。阐述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意见。
其次,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研究,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研究空间。表面上参与研究,既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也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是让学生进行研究,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设计好的脚印上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就给学生留有思考与研究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3、培养兴趣,使学生乐于研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生负担。”如此下去,学生就更不可能主动地去进行研究。平时,我在导入新课时,常常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造成认知的矛盾冲突,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一听做“游戏”,顿时兴趣倍增,我又说:“只要同学们说出任意一个多位数,我就能判断它能不能被3整除,倘若不信,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算一算,验证一下老师的判断。”结果老师算得又对又快,同学们在惊讶之余,便急于知道老师的绝招。这时,学生急于探究问题的情绪就尤为强烈,课堂也始终牌积极探索研究的状态中。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体验研究的乐趣。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善于研究。
① 独立思考是学生研究能力的集中体现。
有些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和自己的方案不吻合,老师便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逼”到自己的思路上来。久而久之,学生便不习惯于独立思考,从而也不可能积极地进行研究。因此,教师必须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完全可以在提示表面积的定义之后,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思考,总结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但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
②教学生学会研究。
和让学生成为研究者相关的教案: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2015-04-29
-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评定的几点思考2015-04-28
- 案例《让“意外”发言的学生把话说完2015-04-27
-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圆的周长2015-04-25
- 三、提高学生,先要提高教师2015-04-20
- 二、数形结合,展现知识的魅力,充分2015-04-20
- “学生插嘴”的分析与对策2015-04-14
- 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课2015-04-12
- 面向全体学生与注重个别差异2015-04-11
- 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2015-04-11
- 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015-04-09
-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2015-04-09
- 开展数学活动课 提高学生数学素质2015-04-09
- 学习数学的主人----学生2015-04-09
- 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2015-04-06
- 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乐学”(小学2015-04-04
- 面对学生的质疑--分数的意义教学反2015-03-27
- 怎样评价学生的“优”与“ 差”2015-03-27
-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5-03-27
-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2015-03-26
- 关注学习过程 让学生体验数学2015-03-25
- 优化师生课堂行为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2015-03-21
- 倡导算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发展2015-03-21
- 数学教学反思-----引领学生走进数学2015-03-04
- 上一篇:听《圆的认识》的感想
- 下一篇:走进生活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