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搜索教学有感
“今天你Google了吗?”听起来像一句广告语。实际上,Google还需要做广告吗?它已经热门得快变成一个动词了,当我在上学生上网浏览一课时,对学生说:“向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用的搜索引擎,它是——”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大声说:“G-o-o-g-l-e!”
看到Google如此深入人心,我想,这下不用为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操心了,学会了使用Google,搜集起信息来还不是易如反掌?
然而,事实证明我高兴得太早了,没过几天,就有学生开如在作业中抱怨自己选的主题不好,素材太难找。一看,这个主题是“海洋生物”,于是我亲自动手,帮这个学生搜索到几个不错的生物站点。
没想到,打这以后,学生们经常在作业中向我发出类似的“求救信号”,我快变成他们的“Google二号”了,这样下去可不行。
当我在课堂上再次提问:“大家会用Google吗?”学生们依然自信地回答:“会呀!”
于是我布置了一道题目:“请大家查询一下上海始发至西安的,时间比较合适的一趟火车,并告诉老师两地之间的大致行车距离。看谁查得又快又准确。”
题目布置后,我和学生一起开始搜索,3分钟之后,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而这时我看到学生们还在手忙脚乱地搜索呢。当我宣布我已经搜索成功之后,学生们都很惊异地望着我,明显露出怀疑的神色。
十分钟后,我宣布停止搜索。此时,已经有学生找到了相关站点,但没能把所需要的信息提取出来;大多数同学则还在一大堆页面中苦苦寻觅,并纷纷反应相关内容太多了,一页一页的浏览过来要花好长时间。
“事实上,正因为Google搜集的网页数量巨大,掌握更多的搜索技巧对于我们进行快速有效的搜索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没有一定的技巧,我们的搜索活动就会变成‘网海捞针’,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老师是怎样搜索的呢?”我向学生演示了我的搜索过程。
一、在关键词栏中输入“上海 西安 车次 行车时间”,每个词语间用空格分隔开来,一共查询到197项结果,第一项就是所需的,很容易地就可以找到终点站为“西安”的记录,上面清楚地列出了途经站、起始时间和行车时间。
二、再次在关键词栏中输入“上海 西安 距离”,这次在第二项中就找到了上海到西安的列车距离是“1509公里”。
在学生实际观察了我的搜索过程后,我详细地解释了自己的搜索时的思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使用这样一些词语的组合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然后,我请学生打开Google站点,特别向他们介绍了平时被很多学生视而不见的“高级搜索”和“Google大全”。当打开“高级搜索”的页面后,我听到许多学生发出惊叹,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自从这节课后,我再也没有为学生充当过“Google二号”,而学生也能够从搜索中越来越快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啊!
看到Google如此深入人心,我想,这下不用为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操心了,学会了使用Google,搜集起信息来还不是易如反掌?
然而,事实证明我高兴得太早了,没过几天,就有学生开如在作业中抱怨自己选的主题不好,素材太难找。一看,这个主题是“海洋生物”,于是我亲自动手,帮这个学生搜索到几个不错的生物站点。
没想到,打这以后,学生们经常在作业中向我发出类似的“求救信号”,我快变成他们的“Google二号”了,这样下去可不行。
当我在课堂上再次提问:“大家会用Google吗?”学生们依然自信地回答:“会呀!”
于是我布置了一道题目:“请大家查询一下上海始发至西安的,时间比较合适的一趟火车,并告诉老师两地之间的大致行车距离。看谁查得又快又准确。”
题目布置后,我和学生一起开始搜索,3分钟之后,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而这时我看到学生们还在手忙脚乱地搜索呢。当我宣布我已经搜索成功之后,学生们都很惊异地望着我,明显露出怀疑的神色。
十分钟后,我宣布停止搜索。此时,已经有学生找到了相关站点,但没能把所需要的信息提取出来;大多数同学则还在一大堆页面中苦苦寻觅,并纷纷反应相关内容太多了,一页一页的浏览过来要花好长时间。
“事实上,正因为Google搜集的网页数量巨大,掌握更多的搜索技巧对于我们进行快速有效的搜索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没有一定的技巧,我们的搜索活动就会变成‘网海捞针’,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老师是怎样搜索的呢?”我向学生演示了我的搜索过程。
一、在关键词栏中输入“上海 西安 车次 行车时间”,每个词语间用空格分隔开来,一共查询到197项结果,第一项就是所需的,很容易地就可以找到终点站为“西安”的记录,上面清楚地列出了途经站、起始时间和行车时间。
二、再次在关键词栏中输入“上海 西安 距离”,这次在第二项中就找到了上海到西安的列车距离是“1509公里”。
在学生实际观察了我的搜索过程后,我详细地解释了自己的搜索时的思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使用这样一些词语的组合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然后,我请学生打开Google站点,特别向他们介绍了平时被很多学生视而不见的“高级搜索”和“Google大全”。当打开“高级搜索”的页面后,我听到许多学生发出惊叹,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自从这节课后,我再也没有为学生充当过“Google二号”,而学生也能够从搜索中越来越快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啊!
和网上搜索教学有感相关的教案:
- 一节语文网络课的教学反思2013-10-03
- 对《制作课程表》一课的教学反思2013-10-03
- 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认识2013-10-03
-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2013-10-03
- 精心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2013-10-03
- 信息技术教学的"秘密武器"2013-09-20
-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演示式导入法2013-09-20
- 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式导入法2013-09-20
- 《制作课程表》教学反思2013-08-26
- 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图片2013-08-26
-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2013-08-12
- 《图形的变化》教学反思2013-08-12
-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013-07-15
-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013-07-15
-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建议2013-07-15
-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思2013-07-15
-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二十)2013-06-26
-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二十一)2013-06-26
-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二十二)2013-06-26
-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二十五)2013-06-26
- 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点滴探索2013-06-26
- 初三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013-06-26
-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三)2013-06-09
- 简约的信息技术教学201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