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未上锁的门》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12-11-21 12:59来源:中小教案点击:字体:[ ]

时间:2005年12月9日上午第4节
地点: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初一(15)班
执教者:盐都区实验学校  李永梅
 
(课前播放MTV《懂你》,学生齐声跟唱)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哪一首歌?
生:《懂你》。
师:《懂你》中的“你”是谁呢?
生: 母亲。
师:我们有没有真正读懂自己的母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凯瑟琳·金的小说《未上锁的门》。
师:不动笔墨不看书,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一遍,完成两个学习任务:
(1)    任选一角度,说说故事情节。
(2)    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师:文中提到几个人物?
生:两个人物——母亲和女儿。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从母亲或女儿的角度,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谁先来说说?
生:我从母亲的角度概括:母亲管制太严,女儿出走——寻找女儿——女儿回家。
师:从母亲的角度来概括情节时,动作的发出者应是母亲,能不能请你再来试一试,把结局中“女儿回家”的主语换一下?
生:母亲管制太严,导致女儿出走——母亲寻找女儿——母爱感动女儿,女儿回家。
生:我从女儿的角度来概括:女儿受不了母亲的管制,离家出走——女儿堕落——女儿看到画,感动了——女儿回到家中。
师:故事很简单,同学们都能看懂。下面我们一起来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自打你离家后,这扇门就再也没有上锁”。
师:你为什么感动?
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对女儿的宽容。
师:你能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很好。
生:我喜欢这句话:“其间,母女从没有什么联系,可当母亲听说女儿的下落后,就不辞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个街区,每条街道”。母亲的心永远是记挂着女儿的,哪怕是一线希望也不放过。
师: 对,看似正常,每一位母亲都会这么做;但在平常的动作中蕴含着浓浓的爱意。我们可以看出母爱是一份牵挂,一种担忧。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母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擦干眼泪,果真是女儿。”可以想像母亲天天以泪洗面,盼女儿回家,一旦女儿出现在自己面前,母亲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师:原来母爱也是可以去想像,去设想的。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这句话:“画上是一位面带微笑,满头白发的母亲,下面有一行手写的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
师:你读到了什么?
生:我读到了女儿对母亲的理解:“许多年过去了”,“面带微笑,满头白发的母亲仍然爱着你”,使女儿产生了对母亲的信任。
师:仔细读一读,这句话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生:“下面有一行手写的字”中的“手写”可以看出母亲这么做是发自内心的。这也是使女儿感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师:“仍然”还有什么意思呢?
生:好像是母亲以前也是爱女儿的。
师:以前的爱表现在何处呢?
生:母亲以前的“管制”,也是爱。
师:了不起,你能读出言外之意:以前我“管制”你,是爱你;现在你做错了事,我仍然爱你;以后我还会爱着你。母亲宽容到了什么程度可想而知: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你做了什么,我都能接纳你。这就是一种无私的爱、包容的爱,博大的爱、永恒的爱。父母的心灵之门永远都为我们敞开着。
生:就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好吗?(生朗读)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她挤出人群,上前观看,不错!那就是她的母亲。她站在画前泣不成声。这会是真的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女儿是被母亲真的感动了。
师:是啊,只有母亲才是自己心灵的避难所。
生: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站在门口,任性的女儿迟疑了一下,该不该进去呢?终于,她敲响了门。”看来她还没有丧失良心,被母亲感动了,还能回到母亲的身边。
师:很好!一般的同学是从母亲的角度找的,而你是从女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正是对母亲的信任,对家的牵挂,使她鼓起勇气敲响了门。
生:“不好!一定有贼闯了进去。记挂着母亲的安危,她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卧室,却发现母亲正安然地睡觉。”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儿也很关心母亲的安危的。
师:看来女儿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
师:作为一个女儿,老师也深深的被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感动了。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一句,来看看文章的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生:我认为这扇“门”是母亲的“心灵之门”。父母的心灵之门是永远不会上锁的。
生:这充分体现了母爱的宽容。
生:我认为这扇“门”也是女儿的“心灵之门”。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文中这一句“站在门口,任性的女儿迟疑了一下,该不该进去呢?终于,她敲响了门。”母亲这么爱他,再任性的女儿也会被感化了,所以我说她推开那“未上锁的门”,也是推开了自己的未上锁的心灵之门。
师:很了不起!因此,我们认为那“未上锁的门”,是一扇亲情之门。正是在母爱的感召下,女孩理解了母亲,推开了那未上锁的门,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同学们,父母的心灵之门是永远不会对我们上锁的;
我们也不能因为自己的任性而连累父母,到时候一句对不起,两行眼泪是洗刷不了父母的辛酸的。
师:同学们,文中的女孩最终读懂了母亲,明白了母爱之门是永远不会上锁的;那么,被称为“中国式保尔”的史铁生又是怎样读懂他的母亲的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讲义,我们一起来品读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注意读出母亲与儿子的感情,马上要请同学来展现一下。
(学生自由品读《秋天的怀念》)
师: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种品读的方法:分角色有感情朗读法,这样更有利于表达文中的感情。开头一节男生读写“我”的句子,女生读写 “母”的句子,结尾一节合起来读;同学们认为读得好的话,可以以掌声鼓励。谁先来个毛遂自荐?
(一男一女合作朗读开头和结尾两节。生齐鼓掌)
师:同学们最喜欢听谁朗读课文?     (当堂推选一男一女)
生:一男一女合作朗读开头和结尾两节  (师生齐声鼓掌)
师:老师也认为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请问同学们是怎样处理文章的感情的呢?
生:我认为应读出母亲对儿子的体谅、理解和关心;读出儿子的悔恨、歉疚和自责。
师:最后一节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应读得深层些,含蓄些,读出儿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因为这时“我”读懂了母亲。
师:那么,史铁生是怎样读懂母亲的呢?
生:秋天盛开的菊花和母亲的离去,让他读懂了母亲。
师:对,史铁生读懂了母爱就是为所爱的人承受一切苦难,献出一切的爱,所以史铁生也为所爱的人坚定的活下去,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
课后请按这种方法,自由组合,品读课文,读出文中的感情。
师:同学们,文中的女孩读懂了妈妈对她的宽容,最终回到母亲身边;史铁生读懂了母亲为自己承受了一切苦难,从而坚定了生活的信念;我们有没有读懂母亲呢?你又是从哪些地方读懂自己的母亲的呢?能否将自己对于亲情的体验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你认为母亲爱不爱你呢?
生:爱!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母亲的呢?
生:一天夜里,我生病发高烧了,爸爸不在家,妈妈用自行车驮着我去医院。我坐在车上,只听见妈妈的气喘声;到了医院,妈妈又是挂号又是找医生的;到家以后,妈妈总是想方设法弄些我喜欢吃的东西给我吃。
师:母亲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这是一种爱。
生:我上学之前,母亲总是要我在路上小心;叮嘱我要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回家,妈妈总是问这问那的。以前我总是嫌妈妈唠叨;现在我懂得了这是妈妈爱我。
师:老师也有切身的体验,我愿说出来与大家分享。(配乐《沉思曲》诵读)
澳门回归的那一天,正是举国欢庆的日子,我却由于临产前大出血连夜被送到医院抢救。虽是数九寒冬,但第二天天还没亮,母亲就从几十里外的老家赶到我的病床前。         
踏着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我的女儿来到了人世间。应该是双喜临门,但意想不到的是我剖腹产后再次大出血。我又被送进手术室。因失血过多,我一次又一次地昏迷……醒来的时候,我看见妈妈坐在病床前,紧紧握着我的手,她那苍白的脸色和焦灼的眼神已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事后,家人告诉我,当时我急需输1000多毫升的鲜血,那天医院血储备不足,这么多的血一下子从哪儿来呀?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直守候在手术室门口的妈妈拉着我的姐姐妹妹的手,哀求医生说:“这都是我的亲骨肉,求求你,快抽我们的血吧,要多少抽多少,只要能救活我的女儿……我最胖,就多抽一点儿吧……”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母爱,就是就毫无保留的生命的付出;母爱,就是随时为儿女牺牲自己的一切!
师:母爱是伟大的,这往往要靠做子女的去体察,去设想,去感悟,才会有深切的感受。再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读懂母亲呢?
生:(泣不成声)……
师:(走到学生面前,拍拍这位同学的肩膀)你的眼泪已告诉我们,你正用心在与母亲交流。相信我们都能懂得你此刻的心情。
生:(含着泪花,欲言又止)我……
师:是啊,“大爱无语,大象无形”啊!母爱有时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生:当我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妈妈没有严厉地批评我,而是和我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希望我能吸取教训,争取下一次考好。
师:妈妈的宽容也是一种爱。
生:我犯错误的时候,妈妈一般不批评我,总是叫我自己去反思。
师:妈妈宽容我们,希望我们自己教育自己,不断成长。
生:妈妈总是希望我能一次比一次考得好,如果因我粗心大意而考得不好,她会狠狠地批评我的。
师:这也是一种爱,妈妈严格要求你,希望你完美,成为同学们中的佼佼者。
师:刚才我们分享了关于亲情的体验,老师感到欣慰,因为同学们与父母之间并没有一扇阻隔亲情的门,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母亲对我们的爱。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出自哪儿呢?
生:读本。
师:老师之所以在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读本上的文章,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对读本引起重视。学习读本上的文章,方法是灵活的,同学们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阅读。
师:为了进一步读懂母亲,老师向同学们再推荐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
——《母爱如佛》,请大家课后好好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的。
师总结:(《懂你》音乐声中)这节课我们以读懂母爱,体验亲情为话题,与课文展开了对话。我们明白了母亲爱我们的方式虽是多种多样的,但爱的本质是相同的,深切而不求回报,她们的爱之门是永远不会对我们关闭的。我们也应该好好地爱我们的母亲。理解了母亲的爱,我们才能爱人爱己,才能让爱迸发出光辉,照亮我们未来的路!

    《未上锁的门》课堂教学实录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