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课 程 改 革 下 的 教 师 教 学 行 为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教学行为
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会议的召开,对教育改革是个质的飞跃。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上,以及实践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一、 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代教学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三、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 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四、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加工厂”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五、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加之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导致师生矛盾加剧,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和对话的教学关系,也是未来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六、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如现在流行的档案袋评价方式、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方式等。评价的功能要由侧重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另外还要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新 课 程 改 革 下 的 教 师 教 学 行 为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新 课 程 改 革 下 的 教 师 教 学 行 为相关的教案:
- 第一册消费及其类型2012-12-30
- 第一册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2012-12-30
- 第一册财政税收和纳税人2012-12-30
- 第一册价值观率2012-12-30
- 价值观率2012-12-22
-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012-12-22
-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2012-12-22
- 前 言2012-12-22
-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012-12-22
- 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2012-12-22
-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2012-12-20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1教案9.2 2012-12-20
- 复习提纲2012-12-14
- 市场经济的特征2012-12-14
- 第二章 第二节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2012-12-14
- 第六课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2012-12-14
- 其他教案-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2012-12-14
- 消费及其类型2012-12-06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2012-12-06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2012-12-06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2012-12-03
- 交友要讲原则 教学设计(二)2012-12-03
- 发展真挚的友谊 教学设计2012-12-03
- 生活处处有情趣 教学设计(一)2012-12-03
- 上一篇:浅探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
- 下一篇: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