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理解
(1)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相对性。
(2)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概念及实例。
3.掌握
保护色、警戒色与拟态的区别。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美、和谐美。
2.由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3.培养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学习掌握新概念的方法:由事例归纳、理解概念,通过比较辨别掌握概念。
2.学习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适应的普遍性,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概念,辨别概念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别。
(2)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美、和谐美。
3.教学疑点:保护色与拟态的辨别。
4.解决办法
(1)运用投影或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问题情景,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概念。
(2)对比显示典型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现象,两两对比发现差别,辨析概念。
(3)学生对概念及概念间的区别进行概括、表述。
(4)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信息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体答疑。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阅读、观察、思考、表述,积极探索学习。
五、教具准备
根据学校设备条件准备:课时目标(文字)、沙漠上的仙人掌(图像)、淡水中的菱(图像)、猛虎袭击鹿群(图像)、鹿、兔、刺猬(豪猪)、黄鼬、蛔虫(图像)、绿草丛中的蝈蝈(图像)、北极地区的白熊(图像)、冬天和夏天的雷鸟(图像)、黄蜂、瓢虫、毒蛇(图像)、竹节虫、尺蠖、枯叶蝶、螳螂(图像)、土壤中的蚯蚓(图像)、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文字小结),课堂练习题(文字)。
六、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表述猛兽猛禽猎食的情形,结合挂图或投影了解猛禽猛兽及小动物相互适应的特征。观察沙漠上的仙人掌的投影,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
2.回忆曾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结合挂图或投影观察,感知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概念,阅读教材,准备表述概念,体验生物与环境的协调美、和谐美。
3.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概念的区别。
4.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生态学的意义。
5.完成巩固练习。
第一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第一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关的教案:
-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教案2013-01-13
-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二) 教案2013-01-13
-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 教案2013-01-13
-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012-12-08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012-12-06
- 生物的特性2012-12-06
- 第一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2012-11-21
- 第一册叶片的结构2012-11-21
- 第一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2012-11-21
- 第一册种子的萌发2012-11-21
- 第一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2012-11-16
- 第一册植物根的生长2012-11-16
- 第一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2012-11-16
- 第一册生物的特性2012-11-16
- 绪论 探索生物的奥秘2012-10-21
- 生物教案-生物教案--绿色植物通过光2012-10-17
- 生物教案-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2012-10-17
- 生物教案-种子的萌发2012-10-17
- 生物教案-植物根的生长2012-10-13
- 生物教案-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2012-10-13
- 生物教案-第七章2012-10-13
- 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2012-10-09
-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2012-09-25
- 生物教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2012-09-25
- 上一篇:第一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 下一篇:第一册植物根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