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及反思四
济源市梨林镇水运庄回民学校 马艳芳
《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教材。主要讲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夕与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从一开始的误解至最后的理解的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表达,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片断:
师:那确实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在那里保罗、小男孩及弟弟一起共同体会着给予带来的快乐。让我们再来找一找他们快乐的原因吧!
(投影)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的哥哥因为送给弟弟一辆汽车作为圣诞礼物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因为和兄弟两个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因为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而感到快乐。
生:小男孩因为帮助弟弟实现了美好的心愿而感到快乐。
……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得非常精彩。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投影)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雨天里帮助一个没有带雨具的同学回家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汽车上为带小孩的阿姨让座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放学路上帮一位老爷爷推车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帮妈妈干家务活而感到快乐!
……
师: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同时,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是一种高尚的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案例反思:
从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在学生的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而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使之慢慢滋生起来,强壮起来。在语文教材中有多少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文章,如《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等等。它们不仅陶冶着孩子,也净化着我们的灵魂。
语文,就是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的美好人性;语文,就是要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语文,就是要用教师自身的美好人性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唯有用灵魂才能塑造灵魂。”我很欣赏一位老师教学《说一说〈西游记〉》中的课堂评价:
生:我喜欢孙悟空是因为他专门打妖怪。
师:真好,有了本领应该为民除害,做有意义的事情。”
生:老师,我喜欢沙和尚,因为他很老实,不像孙悟空和猪八戒那样调皮。
师:看来人忠厚老实也是一种品质,我们这个社会就需要一批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生:老师,我知道。因为白龙马原来是条小龙,他把唐僧的马给吃了,后来知道错了,就变成了马给唐僧骑。
师:哦,知错就改,将功补过,多么好的一种品质!”
这位老师做的不正是唤醒、培植美好人性的工作吗?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才能实现其育人的价值。西方哲人说得好,“教育如果不是深入到灵魂深处,就不能在灵魂中生根成长。”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及反思四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及反思四相关的教案:
- 《巨人的花园》教学案例及反思三2012-11-28
- 引导品读,发掘美感------《去年的树2012-11-21
- 小学课文《秦兵马俑》教学案例2012-11-13
- 《卡罗纳》课堂实录及反思2012-11-13
- 收获在“生成”中——《穷人》教学案2012-11-08
- 《称赞》教学片段与反思2012-11-01
- 《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一2012-11-01
- 《从现在开始》教学案例2012-10-31
- 凸现主体 自主探究——《鲸》片断赏2012-10-31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案例2012-10-25
- 《钓鱼的启示》教学片段与反思二2012-10-25
- “闲书”不闲——《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012-10-21
- 《泊船瓜洲》教学案例及反思一2012-10-21
- 《静夜思》教学案例2012-10-19
- 激活思维, 发挥想象——《浅水洼里的2012-10-19
- 《我是什么》——教学案例二2012-10-14
-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2012-10-10
- 《借生日》教学案例2012-10-07
- 《雪孩子》教学片断反思三2012-10-03
- 《比尾巴》教学案例与反思十三2012-10-03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片段与反思2012-09-29
- 《菜园里》教学案例二2012-09-29
- 《小小的船》教学片段以及反思2012-09-27
- 《比一比》教学实录及反思2012-09-27
- 上一篇:《卡罗纳》课堂实录及反思
- 下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