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5、古代寓言二则

时间:2012-11-03 09:48来源:中小教案点击:字体:[ ]

一、教学目的
1.从寓言学习做人的道理。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4.了解韩非及《韩非子》的相关知识。

5.体会寓言特点,理解本文深刻寓意。

6.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虚词。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领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2.难点:寓言的特点。
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家重实用,尚功利。韩非之文》发言直率、思想深刻、锋芒毕露,向以峭刻犀利著称。韩非之文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2.关于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二)、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度其足(  )     遂不得履(  )  (  )     宁信度(  )      坠于水(  )     遽契(  )

2.默写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3.借助查工具书,读《郑人买履》,理解文章大意。

4.按时间顺序给文章分层次:

     先度足,置其坐

一层:                 交代人物事件

     至之市,忘操之

     已得履,返取之

二层:                交代经过结尾

     返市罢,不得履

     人问曰,何试足

三层:               对话式的结尾

     郑人曰,无自信

5.说说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6.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           欲:

(2)           置:

(3)           坐:(通假字)

(4)           度:

(5)           遂:

(6)           及:

(7)           反:(通假字)

7.翻译全文。(师相机指导)

8.通读全文,注意读出郑人说话的语气。

(三)、归纳主题:

这则寓言通过郑人买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脚的墨守成规的人物形象。告诫人们:不要迷信习惯、成规和理论,而要根据实际得出体会和结论。

(四)、布置作业 :

1.背诵这则寓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吕不韦及《吕氏春秋》的相关知识。

2. 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虚词。

3. 体会寓言特点,理解本文深刻寓意。

4.学会变通地处理各种事物。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领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2.难点:寓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希望同学们通过《寓言二则》的学习,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课外读一些寓言故事,扩大视野。

二、作家作品简介
    吕不韦(约公元前?——235),濮阳(今属河南)人,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门下有宾客三千。吕不韦命门客各著所文,集为一书,号曰。《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包括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共160篇,因此又称《吕览》。

三、题目解说

    文题中的“刻”是刻记号,“舟”是船的意思,“求”是寻找。整个文题的意思是“在船上刻记号,到水中去找丢失的宝剑”。

四、抽生试背全文(师相机纠正发音)

五、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           坠:

(2)           遽:

(3)           契:

(4)           是:(指示代词)

(5)           若此:

(6)           不亦惑乎:

六、翻译全文

七: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每层意思:

楚人涉江,剑坠水中

一层:                   交代人物、起因

     遽契其舟,吾剑从坠

     舟止求剑,从其所契

二层:                   指出错误原因

         舟行剑止,岂可求剑

八、归纳主题:

这则寓言通过楚人刻舟求剑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不知变通的愚蠢之人;告诫我们不要静止地看问题,而要用运动和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九、这则寓言的写作特点:

(1)           语言简洁平实、蕴含丰富。“坠”写出了楚人的慌乱,“遽”写出了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2)           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十、通读全文,试背全文。

十一、布置作业 :

1、         完成课后练习。

2、         背诵寓言。

 

 

 

 

 

 

 

 

 

    5、古代寓言二则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