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贴近学生实际的好课
数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汤老师为避免此种情况出现,课前对教材进行了大胆改造,《肌理构成》一节内容,在她的教案中变成了《感受肌理》,把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认识肌理、感受肌理,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件作品,尝试其中一种制作方法把肌理的效果表现出来,重点在学习体验中学会感受美、创造美。从《肌理构成》到《感受肌理》,这一改体现了课堂以学生学习和体验活动为中心,教学目标中的行为主体落实在学生身上。而原教材中对各种肌理的分类、介绍则作为一般性知识目标。
二、形象导入。把学生学习欲望 “吊”出来。从课堂情况来看,上课前老师也让学生作了一些准备——不是准备如何回答教师课堂提问,而是准备一些制作肌理的工具、纸张等。教师也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工具。课一开始,教师把一个鼓鼓囊囊的包放在讲台上,告诉学生里面装有一些“神秘的小物件”,让几位学生上台伸手去触摸,说出触摸物件表面的感受。然后出示物件,让学生一一观察物件表面的肌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争着要上台,都瞪大眼睛观察这些平日常见但从不注意的物体肌理。形象的导入,再加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的一些人工制作漂亮肌理图案,使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吊”出来了,他们感受到肌理的魅力,产生出一种急于学习和动手的冲动。
三、精心组织,使学生“眼、手、脑”用起来。
二、形象导入。把学生学习欲望 “吊”出来。从课堂情况来看,上课前老师也让学生作了一些准备——不是准备如何回答教师课堂提问,而是准备一些制作肌理的工具、纸张等。教师也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工具。课一开始,教师把一个鼓鼓囊囊的包放在讲台上,告诉学生里面装有一些“神秘的小物件”,让几位学生上台伸手去触摸,说出触摸物件表面的感受。然后出示物件,让学生一一观察物件表面的肌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争着要上台,都瞪大眼睛观察这些平日常见但从不注意的物体肌理。形象的导入,再加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的一些人工制作漂亮肌理图案,使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吊”出来了,他们感受到肌理的魅力,产生出一种急于学习和动手的冲动。
三、精心组织,使学生“眼、手、脑”用起来。
一堂贴近学生实际的好课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一堂贴近学生实际的好课相关的教案:
- 培养学生的绘画自信心2013-07-15
- 中学生美育思考点滴2013-06-09
-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2013-06-09
- 一堂课引发的关于小学生学习中国画的2013-04-03
- 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2013-01-09
- 用心和学生“对话”2013-01-06
- 美术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012-12-22
- 素描训练和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2012-12-14
- 在探索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2012-12-11
- 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2012-12-11
- 调动学生的艺术热情2012-12-08
- 做性格倔强的学生的朋友2012-11-21
- 解决学生带用具和材料很难问题2012-11-16
- 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与美术教学的关系2012-11-15
-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求异”思维2012-11-13
- 带领学生走向创造之路2012-11-08
- 在紧张而激烈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参2012-10-31
-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片绘画的蓝天2012-10-31
-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2012-10-25
- 让学生在想象中成长2012-10-14
-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激发学生2012-09-27
-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2012-09-20
- 让学生主动学习2012-09-20
- 《未来的中学生活》教学反思201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