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往事依依、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时间:2012-10-17 10:10来源:自学习点击:字体:[ ]

往事依依

一、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体会作者丰富的感情。

3、  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感情。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学习看书、读书、听课等的情状描写。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1、作者的有关资料   2、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今天,我们就于漪老

师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2、预习检查

指明学生讲解自己的预习作业 ,其他学生互改。

  3、作者简介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听录音磁带,初步感受作品的情感。

2、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感情。(要求:学生点评)

3、  学生默读,并思考问题:

a、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

b、  往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要求:学生交流,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尽量用原文回答,以便更好地回答下面的问题。

4、  学生讨论:

a、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b、你能体会作者写“往事”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三、小结:

于漪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期读书的几件小事,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对家乡的赞美,无不溢于言表。至今,老师的谆谆教导依然激励着“我”: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四、作业 :

1、  完成相关的基础练习。

2、  熟读课文。

3、  找一些歌咏祖国风物或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准备课上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2、  结合作者的经历,说说读书为什么“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二、品味优美的语句

1、  交流: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段落,朗读并讲讲自己喜爱的原因。

2、  讨论:找出文中的成语,理解意思,并运用成语造句。

3、  分组讨论: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a给文中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解释大意。

b运用诗句写出了家乡的什么特征?

c这一段写出了读书的什么作用?

d归结文章语句的特点。

 三、欣赏文中听课的情状描写

1、  学生默读“听课”这一段,比较两位国文老师讲课的异同。

2、  感受作者从两位老师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  本段的写法表现了选材的什么特点?

四、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作业 

1、  写一段老师讲课或同学听课的情状。

2、  摘录文中的优美词句。

补充材料:

1、于漪(1929——),江苏镇江市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曾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大学和杨浦中学任语文老师,现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工作。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书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多万字。主要著作有《语文叫眼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作文讲评50例》《于漪教案集》、《于漪文体教案选》、《学海探珠》等。她主编了《中学语文备课手册》12册,《高中语文教学指导书》等,另有各种文体的教学录像20部。

2、写作背景

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该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1999年第七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编入课本时作者对部分文字作了改动。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一、        教学重点:
1, 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 拟人的手法和对话方式。
3, 优美的语言。

二、        教学难点 :
文学的内容,阅读的价值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 :对下列词语注音
                 诠释   憧憬  裨益   广袤  帷幕  跌宕  真谛    徘徊
                2:阅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一课时

疏导:
 赵丽宏,男,上海作家。

指导: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   我 
          第二人称   你
          第三人称   他(她它)
疏导: 拟人,对话的手法好处:形象,生动,给人以亲切感。

指导:过渡段分段的时候一般放在第二部分。
课文中还有那一小节作用和这一节作用相似?
明确:第三小节。

疏导:
求知——获得知识。
阅世——获得生活的经验。
获得知识的好处有哪些?


一, 导入  新课:
1, 找学生将课题写在黑板上。
2,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
   课题中的“你”在文中指的是谁?
集体讨论明确:
青少年读者;文学
二, 讨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中哪几段是围绕“读者”写的?那几段围绕“文学”写的?
明确:1-4 和读者对话
      5-11 和文学对话
讨论5节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 交代“致文学”这段文字的来历
       以及写作这段文字的目的。
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
齐读第五小节。
三, 讨论第一部分:
1, 快速阅读第一小节思考文中“门”指的是而什么?
明确:知识
2, 作者为什么建议我们打开门并走进去?

明确:
 浏览新鲜的景物,……
 激动人心……
乐趣无穷的过程
3,这些关着的门能不能打开?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
明确:概括第二节
4,下面我们就来打开一扇门:门上写着“文学”
四,总结第一课时:
1, 明确要记的词语:注意读音
诠释  憧憬  裨益  广袤 帷幕 跌宕  真谛  徘徊
   2,第一部分作者写作目的。
引出除文学
五,布置课后作业 :
阅读第四节,思考其内容。
疏导:
不想进去的人结果会怎样?
精神上贫困衰弱……沉睡
指导:告诉打开的方法——努力,勤奋学习。


六,教学后记。

 

 

    往事依依、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