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有的人》教案5
《有的人》这首诗热情地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全诗结构完整紧凑,感情表达强烈真挚,饱含诗人多年来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体验,融人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真挚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可以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人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带人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参照“教学设计(A)”。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的体裁是怎样的?
明确:这是一首抒情性的自由诗。
3.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结构划分请参照“教学设计(A)”。
4.请学生用图示法将各个诗节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明确:图示的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把握主要内容即可。
注意,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两种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诗节分别与上面三个诗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两种不同结局。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
2.品读诗歌内容,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3)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诗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但每一次对比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请大家细读课文,讨论各诗节对比的角度各是什么。
明确:第1诗节:两种生死观的对比。
第2——4诗节:两种人对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
第5—7诗节:两种人不同结局的对比。
3.品读诗歌语言,要求学生体会以下语句的修改的妙处。
这首诗在选人语文教材时,曾经臧克家修改,请大家看下面几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
明确:这样改不仅笔墨精练了,更重要的是改后愈加准确、形象、深刻。试想,“刻在”
和“刻人”,深度不同,“刻入石头”,形象地表现了这些人妄图“不朽”的痴心梦想。“不朽”
加引号,更显讽刺意味。修改后的“石头”之后,以逗号点开,句末的“头”(t6u)与“朽”(xǐu)
押韵,使语句具有音乐美。
(2)原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倒。
改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垮。明确:“倒”和“垮”,两个动词在程度上有差别:“倒”者未必垮;“垮”者必倒。“垮”比“倒”在程度上更进一层,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的满腔愤恨之情。此外,这样一改,“垮”(kuǎ)与下句的“人民永远纪住他”中的“他”(tā)字也同韵。
(3)原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纪念他
改句: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民永远记住他。
明确:“当”与“作”,属同义词。这里之所以修改,主要可能是从平仄角度考虑的。原句
中的“当”(dāng)属平声,“当”字前后的“民”(mín)、“牛”(niǘ)字皆平声,转用一仄声字“作”(zuò),可使诗的语言更富抑扬顿挫之感。“纪念他”改作“记住他”,在感情深度上也有显著的不同。
4.可以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对诗歌当中其他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的具体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朗读示例: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3.在教学时注意,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来朗读,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内在的感情。
对于其他诗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指名部分学生朗读,以检查效果。
六、学习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文后的题目。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
发出了贩通电报,荟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 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青年男女将要破裂似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这篇散文《怀鲁迅》是郁达夫的一篇纪念鲁迅的散文,题材与《有的人》相似,表达的感情也基本一致。年年它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议论,它的议论与本诗的议论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三段和最后一段是记叙,其余三段是议论。诗中的议论具体、生动、形象,而本文中的议论相比之下就显得抽象。
苏教版《有的人》教案5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苏教版《有的人》教案5相关的教案:
- 《错过》教案52015-03-25
- 《夜雨寄北》教案12015-03-25
-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2015-03-24
-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15-03-24
- 《信客》教案42015-03-24
-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42015-03-24
- 《春望》教案2015-03-23
- 八年级语文教学评估课《保修》教案2015-03-23
- 《梵高传》教案22015-03-23
- 《孙权劝学》教案82015-03-23
- 语文版《生命之舟》教案42015-03-23
- 语文版《苏珊·安东尼》教案22015-03-23
- 《游山西村》教案2015-03-22
- 《木兰诗》教案62015-03-22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22015-03-22
-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42015-03-22
- 《专题“汉字”》教案2015-03-22
- 《三峡》教案22015-03-21
- 《荔枝图序》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设计2015-03-21
- 《三峡》教案2015-03-21
- 《木兰诗》教案52015-03-21
-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22015-03-21
- 说勤 教案2015-03-21
-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72015-03-21
- 上一篇:苏教版《有的人》教案4
- 下一篇:苏教版《有的人》教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