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夏
教学设计3
研究主题: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的热切呼唤。
2.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的作用在于平等地参与、周密地组织、巧妙地引导、简约地讲授,以及艺术地激活和完善学生思维的盲区,不断让学生去发现、感受作品中包蕴的无限风光。
教学目的:
1. 理清文章的思路。
2. 体味作者的情感。
3. 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1. 作者情感的体会与升华。
2. 作品语言的内化与外现。
课时安排:45×1
过程设计:
一、农村话题导入 课文,悄然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唤醒学生沉睡的农村情结。
1. 收割麦子大约在什么时间?麦子收割完毕接着做什么?北方农民麦收完毕呢?
2. 如果你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时,会不会因为父母是农民而感到不好意思?为什么?
3. 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二、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大略领会作者情感。
1.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词语:
芊芊细草 黛色长墙主宰一切 酿成一种磅礴之势 匍匐前进 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 细滋慢长 喇叭筒
2. 自主、合作完成下列练习,初步感知文本的内容和情感:
本文抓住夏天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之情,深情赞美了 。
三、赏析文本美点,感受语言魅力
自主、合作发掘文本精彩之处,小组、全班交流个性体验。
1.阅读支点:以“我学会了 ”或“我发现了 ”为话题,师生交流阅
读体验和阅读发现。
2.激活盲点:对比手法 金黄与黄金 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比喻、拟人的传神与精妙
四、升华情感,外化语言。
1. 情感对比:阅读高骈《山亭夏日》,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解说:
绿树下清阴浓密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进小小的池塘。微风吹过珠帘轻轻地晃动,架上开满蔷薇满院飘香。
2. 回归文本:根据课文描绘的景象和和作者抒发的情感,以《夏天是一首歌》
为题,小组合作一首新诗。
诗歌知识链接:
(1)朱湘《少年歌》中的意象:小羊、山泉、暮气。
(2)构思点拨:歌 五线谱 旋律 节拍 音符 歌手 合唱 独唱 乐队 指挥 生命之歌 奋斗之歌 男高音 女高音 进行曲
(3)意象组合:蜂蝶 蝉儿 太阳 麦浪 高粱 玉米 瓜秧 镰刀 汗水
(4)结构与方法:分行分节 大胆想象与联想
3. 交流、朗读诗作
五、教师就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文后“探究 练习”的第二、三小题。
2. 课后收集描写夏天与春秋的古诗词各一首,体会诗中的情感与课文的异同
和17、夏相关的教案:
- 二十二毛泽东词二首(苏教版)2015-04-09
- 二十一新闻两篇(苏教版)2015-04-09
- 冰心---《纸船》2015-04-09
- 第七册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15-04-08
- 二十“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2015-04-08
- 十九录音新闻(七年级苏教版)2015-04-08
- 十八三个太阳(七年级苏教版)2015-04-08
- 十七黔之驴(七年级苏教版)2015-04-08
- 十六国宝——大熊猫(七年级苏教版)2015-04-08
- 十五松树金龟子(七年级苏教版)2015-04-08
- 十四松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苏教版七年级2015-04-08
- 十三短文两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十二凡尔赛宫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鹤群》教案(语文版)2015-04-08
- 少年爱因斯坦教学资料(语文版)2015-04-08
-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资料(语文版)2015-04-08
-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2015-04-08
- 《第一千个球》教学设计2015-04-08
- 《卖油翁》教案12015-04-08
- 《女娲造人》教案5-62015-04-08
- 《清平乐·村居》教案32015-04-06
- 《幼时记趣》同步训练2015-04-06
- 《伟人细胞》教案2201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