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第3课时)教学设计
广州三中 李链滔
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语言材料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一个突出特点,但积累文言知识不同于积累现代汉语知识,一方面,汉语变迁造成了语言障碍,另一方面,古代社会生活习俗我们难以理解,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依*背诵,让学生熟读大量的课文来打好基础,以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的。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过程 之中。再者,高中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设想
《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必修②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之中《赤壁赋》文学色彩最为浓厚,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这篇名赋应该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本文句式骈散夹杂,参差错落之中见整齐之美、声韵之美,适于美读。全赋4段,537字,背诵有一定的难度,死记硬背之后往往容易忘记,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背诵指导。在抓重点的基础上,化整为零,将较长的文章分成一小块一小块进行记忆,将内容一点点“吃”下。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过程 中应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 竞赛法、诵读法、讨论法
媒体准备 背景音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与内容
(说明:将学生的思维带进泛舟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之中)
(说明:用竞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掌握字词句的知识。)
写景的三组对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心理感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客面对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他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再加以概括)
归纳:①生命平庸。②人生短暂。
归纳:①针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阐发观点。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人生是可以永恒存在的。②从“物各有主”来提出要顺其自然。(说明:锻炼学生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并不难,难点是归纳概括主客各自的观点。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
(2)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赤壁赋》(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赤壁赋》(第3课时)教学设计相关的教案:
- 挺进报 第一课时2014-06-06
- 挺进报第二课时2014-06-06
- 我的老师 第一课时2014-05-30
- 我的老师第二课时2014-05-30
- 一面 第一课时2014-05-30
- 一面 第二课时2014-05-30
- 一面 第三课时2014-05-30
- 背影 第二课时2014-05-30
- 《社戏》第一课时2014-05-30
- 社戏 第二课时2014-05-30
- 社戏 第三课时2014-05-30
- 扁鹊见蔡桓公 课堂教学设计2014-05-30
- 分马 第二课时2014-05-26
- 分马 第一课时2014-05-26
- 社戏 第一课时2014-05-26
- 夜走灵官峡 第二课时2014-05-26
- 夜走灵官峡 第一课时2014-05-26
- 示范教案一(1.1祝福 第1-3课时)2014-05-05
- 高一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纲要(教师2014-04-15
- 《短文两篇》——《我为何而生》《〈2014-04-15
- 高一新教材《采访》能力训练示范课教2014-03-29
- 苏教版高一《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教2014-03-29
- 《拣麦穗》第一课时2014-03-14
-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教学设计32014-01-20
- 上一篇:《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 下一篇:与榕树凝眸——《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